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中的第五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诗中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秋日景象,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感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壁垒参差垒海山”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山峦起伏、壁垒森严的壮观景象,暗示着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接着,“天兵照雪下云山”一句,不仅描绘了军队行进时的壮丽场景,也隐含了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生奴八部忧悬首,死虏千秋悔入关”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敌人的威慑力以及对叛乱者的警告,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统一和安定的渴望。接下来,“箕尾廓清还斗极,鹑头送喜动天颜”两句,通过星座的比喻,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太平盛世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最后,“枕戈席藁孤臣事,敢拟逍遥供奉班”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的忠诚与奉献,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