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七夕佳节,游子在外,触景生情,引发思乡之愁。诗人以“明河遥看渡牵牛”开篇,将银河与牛郎织女传说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两句,既展现了民间传统习俗,又暗喻文人墨客在秋日里挥毫泼墨,才华横溢。接下来,“郢曲喧传绝域外,凯歌听唱大刀头”则进一步拓展意境,将地方戏曲的热闹与边疆将士的凯旋歌声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时平不废防边略,铁笛寒声隐戍楼”两句,既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珍惜,也暗含对边防将士坚守岗位、保家卫国的敬意。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意,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