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
热尽自清凉,苦除即甘滑。
颇遭游人病,时取破匏挹。
烦恼虽云消,凛然终在臆。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九)八功德水》。诗人以山水为题,通过对“八功德水”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凉、甘甜水质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 开篇以疑问引出,暗示泉水的特殊之处。接着,“热尽自清凉,苦除即甘滑”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泉水的特性,清凉解暑,苦涩过后转为甘甜,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经受过后带来的甘美。
"颇遭游人病,时取破匏挹" 表现了泉水虽然受到游客喜爱,但也可能因其珍贵而被过度索取,暗指世间纷扰与欲望。最后,“烦恼虽云消,凛然终在臆”表达了诗人对人心中烦恼的认识,虽然泉水能暂时消除烦恼,但内心的警觉和清醒(凛然)始终存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八功德水,寓言人生哲理,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对烦恼的警惕。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
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
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
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热。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馀馥。
泉来草木滋,泉去池塘满。
委曲到庭除,清泠备晨盥。
处世欲无言,事至或未可。
唯有此亭空,宴坐聊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