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
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特有的个性和对物质世界的独到见解。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与赵王璧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于价值观的认识。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开篇便以鲜明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场景,宋国梧台东的一处野地里,一位普通的农夫无意中获得了一块被誉为珍奇的燕石。这个细节反映出诗人的观察视角,他常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入手,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誇作天下珍,卻哂赵王璧。”随后,诗人通过这块得之偶然的燕石,将它与传说中赵王璧相比较。赵王璧是古代传说的宝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贵。但诗人并不认同世人的这种价值评判,而是以一种轻蔑的态度看待这些被过度夸张的珍奇。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这两句诗直接指出了赵王璧和燕石都没有它们所谓的神秘价值。这里的“缁”、“磷”、“贞真”都是形容宝物的词汇,但被李白用来反讽世人对于这些宝物过高的估价。
最后两句“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则是诗人的总结,他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价值观混乱,并质疑人们是否真的能够辨别出真正的珍贵(玉)和次等的宝石(珉)。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传说中的珍奇与普通人偶然得到的物品,表达了李白对于世俗价值观的反思,以及他个人的审美标准。诗中流露出李白特有的超脱与批判精神,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创新,在思想上也表现出一种独立和自由的态度。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
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
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