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的《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七)》。诗中表达了对世儒拘泥于书本、忽视实践的批评,以及对追求学问与事业的崇高理想的向往。
首联“埋没精神钻故纸,世儒拘陋信堪羞”,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批评那些埋头于旧书堆中的学者,他们的行为显得狭隘而可耻。接着,“专从事业尊尧舜,直以能多识孔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实践和知识的重视,认为应该效仿古代圣贤,通过实际行动来增长见识。
颔联“悬想一生思出位,劳心终日困旁求”,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超越常规、勇于探索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尾联“沉绵此疾真成痼,苦口良方谁为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长期困扰的疾病感到无奈,隐含着对寻求良药、摆脱困境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王慎中对于学术研究与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热情。诗中既有对传统学术的反思,也蕴含着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