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敝馆荒城曲,孤舟野水边。
月明新霁夜,风冷欲霜天。
长路勤民隐,劳歌敢自贤。
虽然尘浊日,时有白云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夜晚景象,诗人身处僻静的荒城与孤舟旁,月光皎洁,新雨过后空气清新,微风吹拂,仿佛预示着霜降的来临。长路漫漫,百姓隐居其中,诗人虽感劳苦,却不敢自比贤人,体现了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自我谦逊的态度。尽管生活在尘世的喧嚣中,诗人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创作出如白云般清新的篇章。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与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不详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风水维舟岸,金城代鼓馀。
凄凉行泽国,迢递忆家书。
逆旅坐星饭,澄湖闻夜渔。
鸡鸣向前路,沙月引空虚。
旅泊清淮夜,扁舟怯独行。
风钟半沦灭,水月共微明。
放逐甘吾道,栖遑念友生。
高歌视雄剑,不觉壮心惊。
日出沙垠白,潮回岛岸悬。
柳春轻袅袅,竹雨净娟娟。
地僻多幽事,官閒足晏眠。
真成叔夜懒,更奥子云玄。
念汝词林彦,时清兴不疏。
讲筵回大道,直馆校残书。
台候神仙上,鸾仪梦寐馀。
岷江东入海,何处觅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