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二首(其一)

缥色动风香,罗生枝已长。

妖姬坠马髻,未插江南珰。

转袖花纷落,春衣共有芳。

羞作秋胡妇,独采城南桑。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翻译

淡雅的色彩随风轻扬带着香气,繁茂的枝叶已经长得长长的。
美女如妖姬般发髻轻垂,还未插上江南特有的簪饰。
舞动衣袖时花瓣纷纷飘落,春日的衣裳与花香融为一体。
羞于成为秋胡那位不忠的妻子,独自在城南采摘桑叶。

注释

缥色:淡雅的颜色。
动风香:随风飘来的香气。
罗生:繁茂地生长。
枝已长:枝叶已经很长了。
妖姬:姿色艳丽的女子。
坠马髻:形容发髻松垂的样子,如同骑马时发髻偏斜。
未插:还没有戴上。
江南珰:江南地区特色的首饰,珰指耳饰或发饰。
转袖:旋转衣袖跳舞的动作。
花纷落:花瓣四处飘落。
春衣:春天穿的衣服。
共有芳:共同拥有芳香,指人衣皆香。
羞作:羞于成为。
秋胡妇:典故中不忠丈夫秋胡的妻子,常用来比喻被背叛的妇女。
独采:独自采摘。
城南桑:城南的桑叶,代指劳作之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梅花和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特有的情感和意境。

“缥色动风香”一句,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梅花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其色泽淡雅,如同缥缈的云烟一般,散发出淡淡的花香。"罗生枝已长"则透露出春天生命力旺盛的景象,梅树的枝条已经长满了花朵,预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妖姬坠马髻”一句,采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美女形象,赋予梅花以神秘的魅力。"未插江南珰"则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象,似乎这位美女尚未将这些珍贵的梅花佩戴在发髻上,她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转袖花纷落”一句,以动态描写梅花随风飘落的情景,诗人通过"转袖"这一细节,捕捉到了春日里轻盈而又温柔的气息。"春衣共有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时光和自然之香的珍视与享受。

最后两句“羞作秋胡妇,独采城南桑”则是一种情感的转换。诗人以“秋胡妇”的形象自喻,似乎在表达一种孤寂或是对美好事物独自珍惜的情怀。而"独采城南桑"则展示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城南采摘桑叶的画面,这里的“桑”可能暗指梅花,但也隐含着生活中的平凡与简单。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生机和孤寂情怀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营涅槃忏还涂作诗并序

可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

况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

人道离群怆,冥期出世遥。

留连入涧曲,宿昔陟岩椒。

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

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

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游摄山栖霞寺诗并序

霢霂时雨霁,清和孟夏肇。

栖宿绿野中,登顿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抗志尘物表。

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

始从情所寄,冥期谅不少。

荷衣步林泉,麦气凉昏晓。

乘风面泠泠,候月临皎皎。

烟崖憩古石,云路排征鸟。

披径怜森沈,攀条惜杳袅。

平生忘是非,朽谢岂矜矫。

五净自此涉,六尘庶无扰。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

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

三条息行火,百雉照初晖。

御沟槐影出,仙掌露光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紫骝马

春草正萋萋,荡妇出空闺。

识是东方骑,犹带北风嘶。

扬鞭向柳市,细蹀上金堤。

愿君怜织素,残妆尚有啼。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