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理斋殉节诗

四座且弗喧,听我昔岭歌。

昔岭在何许,蚕丛隘岷峨。

西边稽天诛,元帅挥雕戈。

转输重兹地,守处烦麾柯。

曰予有良吏,抚绥得人和。

三年委持筹,宽大捐烦苛。

一朝起困兽,踶躅何其多。

仓皇抱穷垒,一燎惊原阿。

矫矫常大夫,在险气弗蹉。

从容挥壮士,飞风雪滂沱。

崇庾为盗粮,臣死罪匪讹。

丈夫一取贼,殉职期无佗。

是时鼓声衰,黑云颓岩陁。

大呼驰杀贼,义勇推山河。

力穷舌不断,碧血漂丹莎。

忠诚激厮羌,并尽无委陀。

光之司勋爵,宠锡章羔紽。

巍巍浣溪祠,冠冕瑽金珂。

彰彰桐乡碑,故老恒摩挲。

蜀之水悠悠,蜀山高峨峨。

至今昔岭头,铁马空中过。

谁为燕然铭,勒此并不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常理斋在昔岭殉节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忠诚。诗中通过叙述昔岭的历史背景、军事行动以及常理斋的英勇表现,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先,诗人以“四座且弗喧,听我昔岭歌”开篇,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引出对昔岭往事的追忆。接着,通过“昔岭在何许,蚕丛隘岷峨”两句,简要介绍了昔岭的位置,随后详细描述了昔岭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元帅挥戈作战的情景,以及转输物资的重要性,凸显了昔岭的战略地位。

诗中重点刻画了常理斋的形象,称其为“良吏”,在任期间“抚绥得人和”,展现出他的治理才能。然而,好景不长,一场叛乱爆发,常理斋面对困境,依然坚守岗位,最终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诗中通过“一燎惊原阿”、“飞风雪滂沱”等描绘,渲染了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常理斋的忠诚与勇敢不仅感动了士兵,也赢得了后人的敬仰。诗中提到“光之司勋爵,宠锡章羔紽”,赞扬了常理斋的功绩,并通过“巍巍浣溪祠,冠冕瑽金珂。彰彰桐乡碑,故老恒摩挲”等描述,展现了后人对他的纪念与怀念。

最后,诗人以“蜀之水悠悠,蜀山高峨峨。至今昔岭头,铁马空中过”收尾,将昔岭的壮丽景色与历史人物的精神相结合,表达了对常理斋英勇事迹的永恒记忆。同时,“谁为燕然铭,勒此并不磨”一句,借用了燕然勒石的典故,表达了对常理斋功绩的铭记与传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昔岭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对常理斋英勇事迹的赞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勇敢与纪念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收录诗词(7)

杨梦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题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录后

涔涔雅雨带黎风,锁院当年报警同。

芒射旄头横岭上,魂乘鹤背返辽东。

鸣琴跌宕传儒治,膏刃仓皇作鬼雄。

为道遗孤今绾绶,畿南治最继昭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崇庆刺史常君殉节录

初秋夜坐孤镫光,烈风雷雨来虚堂。

正襟披诵殉节录,忠义郁勃淩清霜。

呜呼常君一儒士,杀身成仁不畏死。

志行卓立由平生,仓卒赴难非偶尔。

钟英山岳生东辽,博涉经史当垂髫。

谈诗击剑兼习射,酒酣英气干青霄。

一缕精诚见心术,填溢衷肠皆热血。

题篇曾泣费敬侯,读史常怀周遇吉。

纵谭成败意气豪,抚膺太息苍天高。

捧檄西充多惠政,三军给饷驰驱劳。

朝廷考最迁州牧,感激酬恩志益笃。

逆酋反覆恣披猖,仓黄转掠木果木。

常君一怒发冲冠,慷慨应敌凭雕鞍。

提刀见贼击且骂,厉声震野风号寒。

精灵奋发排海岱,荧惑欃枪三舍退。

彼众我寡势不支,可怜被创身首碎。

战袍铁裂血模糊,此日伤心大丈夫。

万民感动尽泣下,名留竹帛千秋俱。

天家旌忠立祠庙,忠魂常与日星耀。

蜀江遗烈长如生,青史垂芳许凭吊。

形式: 古风

书崇庆牧恤赠观察常理斋先生殉节录后

男儿血性本天成,报答君恩一死轻。

固是疏防由大将,还欣骂贼有书生。

诗篇末散精灵在,竹帛常垂姓宇荣。

料得忠魂多慰藉,故人何用泪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书拙作后尚有空纸因命儿子长庚依韵赋之附录于后

报国丹心自夙成,捐躯殉难事非轻。

临危慷慨能全节,就义从容肯恋生。

荫锡铜章多惠政,名垂青史有殊荣。

浣花溪畔遗祠在,父老焚香涕泗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