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峰歌

一峰特立天地间,仰望不及徒跻攀。

知有何人住绝顶,菜叶流出清溪湾。

雾捲烟舒日千变,枯木岩前路回转。

善财到此亦踌躇,何处亲承德云面。

华开华落春复秋,太华未足为朋俦。

石背萝阴卧麋鹿,风前日下啼栗留。

千奇万怪状不尽,得趣忘言心自领。

栽田博饭老杨岐,见说年来赋归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特峰歌》以元末明初诗人无愠的笔触,描绘了一座独特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山峰,其景象与意境皆充满深邃与神秘。

首句“一峰特立天地间”,直接点出主题,特立独行的山峰在广袤的天地间傲然挺立,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下来,“仰望不及徒跻攀”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这座山峰的高度与险峻,让人望而生畏,难以攀登。

“知有何人住绝顶,菜叶流出清溪湾”两句,将视线从山峰转向山顶的环境,似乎暗示着山顶可能有人居住,而从山顶流下的菜叶,又与清溪湾形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雾捲烟舒日千变,枯木岩前路回转”描绘了山峰周围的自然景观,雾气与烟云的变化莫测,日光在枯木岩石间的流转,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多变。

“善财到此亦踌躇,何处亲承德云面”借用佛教故事中的善财童子,表达了即使智慧高深的善财童子在此也会犹豫不决,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神秘与不可测性。

“华开华落春复秋,太华未足为朋俦”将山峰与时间的更迭相联系,指出山峰虽美,但四季更替,万物轮回,山峰并非永恒不变的朋友。这里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

“石背萝阴卧麋鹿,风前日下啼栗留”描绘了山中动物的生活状态,麋鹿在岩石背阴处休息,栗树在风中低吟,这些生动的场景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

“千奇万怪状不尽,得趣忘言心自领”总结了山峰的奇特景观,赞美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感慨与领悟,达到了“得趣忘言”的境界。

最后,“栽田博饭老杨岐,见说年来赋归隐”则以老杨岐的故事作为结尾,暗示了山峰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人们寻求心灵归宿的理想之地。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

收录诗词(33)

无愠(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无言歌为真如本长老作

无言歌,无言之道言难传。

机头领略犹钝汉,句后解会知徒然。

我本有口且无舌,兴来不妨歌一阕。

七金山外觅知音,引得虚空笑声咽。

君不见空生寂寂岩头坐,匝地天华乱飘堕。

又不见毗耶病夫施一默,潦倒文殊叹无及。

两处牢关尽掣开,白日青天轰霹雳。

形式: 古风

示惟寂

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

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

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

触事如今已面墙,何待他年始知耻。

而汝既然为我徒,日用应须重操履。

教旨禅宗力究参,圣像晨昏更勤礼。

傥或一朝得入头,便有清声播人耳。

慎勿悠悠过一生,没头浸在涛浪里。

我今衰老百无能,随分山林且容与。

汝来问讯我合掌,觌面何曾孤负汝。

形式: 古风

箴仲规扁所居为清白居

道人晏坐清白居,身心不动长如如。

月窟深藏雪狮子,冰壶静贮银蟾蜍。

绝色纯真妙难测,中下焉能造其域。

不修梵行事空王,岂守邪禅作家贼。

纵横廓落含十虚,三尺丈六携手归。

彻骨风流秪者是,六门日夜扬光辉。

灵利师僧近来少,往往多从外边讨。

本无阶级坦然平,到此定应先跶倒。

形式: 古风

次南堂韵送寿首座归扶桑

屋头铁马声丁东,明明历历扬真风。

老夫梦熟蓬莱宫,钧天乐广盈耳中。

觉来轩知与神遇,逸响遗音竞奔注。

梦觉曾无起灭心,帖然一似沾泥絮。

道人推门露未乾,相看一笑非颟顸。

十世古今融当念,大千沙界归毫端。

爱尔年来手脚老,出没神机电光扫。

南堂室内早鹰扬,钵袋千钧已传了。

翻忆当时侍禅榻,开口便受拦胸踏。

罔象明珠离水泥,轩辕宝镜开尘匣。

明朝送君鄞水边,博多远泛东归船。

老夫闭门仍打眠,更无心力论单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