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惟寂

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

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

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

触事如今已面墙,何待他年始知耻。

而汝既然为我徒,日用应须重操履。

教旨禅宗力究参,圣像晨昏更勤礼。

傥或一朝得入头,便有清声播人耳。

慎勿悠悠过一生,没头浸在涛浪里。

我今衰老百无能,随分山林且容与。

汝来问讯我合掌,觌面何曾孤负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示惟寂》是元末明初的无愠对弟子惟寂的教诲。诗中探讨了出家人的修行目的和日常行为的重要性。

首句“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对比古人和今人出家的不同动机,指出古人出家是为了生死解脱,而今人可能并非如此。接着,“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表达了对现今出家人未能明确理解生死问题,行为与世俗无异的担忧。

“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批评了出家人在群体中缺乏真正的友谊和师道精神,只是随波逐流,习染庸俗。诗人强调“触事如今已面墙,何待他年始知耻”,指出当下就应反省自己的行为,不应等到将来才感到羞愧。

对于弟子惟寂,诗人提出期望:“而汝既然为我徒,日用应须重操履。教旨禅宗力究参,圣像晨昏更勤礼。”希望惟寂作为徒弟,应当重视日常行为,深入研究佛教教义和禅宗实践,对圣像进行虔诚的早晚礼拜。

最后,“傥或一朝得入头,便有清声播人耳。慎勿悠悠过一生,没头浸在涛浪里”鼓励惟寂努力修行,一旦有所成就,名声将传遍四方。同时警告弟子切勿虚度一生,要警惕沉溺于世俗的漩涡之中。

“我今衰老百无能,随分山林且容与。汝来问讯我合掌,觌面何曾孤负汝”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示自己虽已老迈,但愿意在山林中与弟子共处,随时解答弟子的问题,不会辜负弟子的求学之心。

综上所述,《示惟寂》通过对比古今出家人的不同态度,强调了修行者应具备的正知正见、道德修养以及日常行为的重要性,并对弟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期望。

收录诗词(33)

无愠(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箴仲规扁所居为清白居

道人晏坐清白居,身心不动长如如。

月窟深藏雪狮子,冰壶静贮银蟾蜍。

绝色纯真妙难测,中下焉能造其域。

不修梵行事空王,岂守邪禅作家贼。

纵横廓落含十虚,三尺丈六携手归。

彻骨风流秪者是,六门日夜扬光辉。

灵利师僧近来少,往往多从外边讨。

本无阶级坦然平,到此定应先跶倒。

形式: 古风

次南堂韵送寿首座归扶桑

屋头铁马声丁东,明明历历扬真风。

老夫梦熟蓬莱宫,钧天乐广盈耳中。

觉来轩知与神遇,逸响遗音竞奔注。

梦觉曾无起灭心,帖然一似沾泥絮。

道人推门露未乾,相看一笑非颟顸。

十世古今融当念,大千沙界归毫端。

爱尔年来手脚老,出没神机电光扫。

南堂室内早鹰扬,钵袋千钧已传了。

翻忆当时侍禅榻,开口便受拦胸踏。

罔象明珠离水泥,轩辕宝镜开尘匣。

明朝送君鄞水边,博多远泛东归船。

老夫闭门仍打眠,更无心力论单传。

形式: 古风

一笑轩为宗旨南作

一笑轩中行复坐,青山白云不可唾。

六户虚凝绝点尘,经案铜瓶安一个。

灵山对众拈花时,百万龙象徒蚩蚩。

金色头陀独解事,冁然微笑扬双眉。

笑边真旨凭谁委,木强杨歧未相许。

客来不必更踌躇,便应识取轩中主。

形式: 古风

送渭侍者省师叔印宗就问讯

徂徕之松渭川竹,劲节高标拔尘俗。

衲僧行志亦如斯,甘分空山抱幽独。

香严一击忘所知,鸟窠叠足忘危枝。

只将松竹代说法,布毛何用拈来吹。

道人东寺有师叔,慎莫抛家事驰逐。

铁船打就已多时,归帆好趁东风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