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二首(其一)

形神不灭论初成,爱马乘闲入帝京。

四十三年虚过了,方知僧里有唐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形神不灭的理论刚刚形成,我喜爱的马匹在闲暇时进入京城。
四十三年的光阴虚度了,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僧侣中也有名叫唐生的人。

注释

形神不灭:指人的精神和肉体永不消亡的哲学观点。
论:理论。
初成:刚刚创立。
爱马:喜爱的马。
乘闲:趁着空闲。
帝京:京城,这里指首都。
四十三年:指一段时间。
虚过:白白度过。
方:才。
僧里:僧侣之中。
唐生:人名,可能指诗人自己或认识的某位僧人。

鉴赏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段成式的作品,收录在他的《送僧二首》中。诗中的“形神不灭论初成”表达了对佛教轮回观念的理解和接受,其中“形神”指的是肉体与精神,“不灭”则意味着即使身体消亡,但精神或灵魂是永恒不灭的。这一思想在佛教中有深刻的涵义,强调了内在自我的持久性。

“爱马乘闲入帝京”一句,则描绘出诗人送别僧人的情景。“爱马”指的是心爱的坐骑,而“乘闲”则是悠闲地骑乘,“入帝京”表明目的地是一座宏伟的都市——帝都。这不仅展示了当时交通工具和旅行方式,也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心情。

“四十三年虚过了,方知僧里有唐生”这句话中,“四十三年”可能是指时间的长短,或者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虚过了”意味着岁月匆匆,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迅速而不留痕迹。至于“方知僧里有唐生”,则是在表述诗人在很久以后才了解到寺庙中居住的僧侣名为“唐生”的事实。这句话也许反映了诗人的某种顿悟或是对友情的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时间流逝以及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5)

段成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 字:柯古
  • 籍贯:晚唐邹平
  • 生卒年:803-863

相关古诗词

送僧二首(其二)

想到头陀最上方,桂阴犹认惠宗房。

因行恋烧归来晚,窗下犹残一字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哭李群玉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摧。

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哭房处士

独上黄坛几度盟,印开龙渥喜丹成。

岂同叔夜终无分,空向人间著养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寄周繇求人参

少赋令才犹强作,众医多识不能呼。

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