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落魄闲行不著家,遍寻春寺赏年华。
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落魄闲行不著家"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没有固定的住所。"遍寻春寺赏年华"则显示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通过参观古老的寺庙来体会岁月流转。
接下来的两句"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生动地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林中的僧人,在花开盛放之时沉思静坐。即使在狂风肆虐的背景下,花朵依然繁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生命力与美丽的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僧人的沉思状态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麋入神羊队,乌惊海鹭眠。
仍教百馀日,迎送直厅前。
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
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风吹竹叶休还动,雨点荷心暗复明。
曾向西江船上宿,惯闻寒夜滴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