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

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辗转难眠度过几更天,孤单的灯火忽暗忽明。
竹叶尖上余留着厚重的雨滴,不时地滴落拍打窗帘令人惊醒。

注释

倦寝:因疲倦而难以入睡。
数残更:多次醒来,发现夜已深,更鼓声已敲过多回,表示时间已晚。
孤灯:孤独的一盏灯,象征孤独的环境或心境。
暗又明:灯光忽明忽暗。
竹梢:竹子的顶端部分。
馀雨重:剩余的雨水很重,意味着雨滴大或累积多。
时复:时常,不时。
拂帘惊:雨滴打在帘子上发出声响,使人感到惊讶或不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雨后的静谧景象,通过对光线、声音和动作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在寂静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忧思。首句“倦寝数残更”表达了诗人在疲惫中不时地数着夜晚的更点,传递出一种等待和无奈的情绪。

“孤灯暗又明”则通过对光线变化的刻画,增添了一种渺小而又坚持希望的感觉。孤独的灯光在黑暗中偶尔亮起,又被夜色所吞噬,似乎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挣扎与期待。

“竹梢馀雨重”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竹叶间积聚的雨水显得格外沉重,既增加了夜晚的静寂感,也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之情。这里的“馀雨”二字,用以形容雨后的湿润与沉郁,别有一番意境。

最后,“时复拂帘惊”一句,通过诗人偶尔起身整理窗帘的动作,传达了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夜深人静之际,每一个细微的声响都可能引起惊吓,这不仅是对外界声音的反应,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忧虑与不安的交织。

整体来看,元稹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夜雨后的寂静生活,传递了孤独、期待和不安等复杂情感,是一首抒发个人隐秘情绪的佳作。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雨声

风吹竹叶休还动,雨点荷心暗复明。

曾向西江船上宿,惯闻寒夜滴篷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鱼中素

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

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

劝尔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

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封书

鹤台南望白云关,城市犹存暂一还。

书出步虚三百韵,蕊珠文字在人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