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重过黄沙

环环磴屡折,剡剡峰争回。

木阴与石浃,梅花抱泉开。

长思黄沙好,每待春雪来。

阳和发坤厚,寒霙失贞材。

引云贾馀勇,阴飙行新媒。

重成一川雪,步步当徘徊。

杉竹悬明冰,琚玙递清哀。

丛石动溪响,叫吭出林隈。

含欣耦孤策,迎赏刓苍苔。

夙昔多亲友,兹焉起余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雪中再次探访黄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静谧。首句“环环磴屡折,剡剡峰争回”以曲折的山路和竞相回旋的山峰开篇,营造出一种蜿蜒起伏的视觉效果,暗示了旅程的艰难与探索的趣味。

接着,“木阴与石浃,梅花抱泉开”两句,将视线从宏观的山峰转向微观的自然景观,木荫与岩石交织,梅花围绕着泉水绽放,展现了冬日里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时也为寒冷的环境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

“长思黄沙好,每待春雪来”表达了诗人对黄沙的喜爱与期待,尤其是对春雪的向往,预示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阳和发坤厚,寒霙失贞材”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阳光温暖大地,万物复苏,而冬雪逐渐消融,象征着旧事物的逝去与新生。

“引云贾馀勇,阴飙行新媒”中的“引云”、“阴飙”分别指引导云雾和阴冷的风,它们在诗中象征着新的力量与媒介,推动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

“重成一川雪,步步当徘徊”则描绘了诗人再次见到雪景时的感慨与留恋,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回味。

后半部分“杉竹悬明冰,琚玙递清哀”通过“明冰”与“清哀”这两个词组,对比了自然界的静穆与哀愁,或许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丛石动溪响,叫吭出林隈”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如溪水的流动与鸟儿的鸣叫,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

“含欣耦孤策,迎赏刓苍苔”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享受自然之美的喜悦,同时也在苍苔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留下了时间的痕迹。

最后,“夙昔多亲友,兹焉起余怀”则点明了诗人此次探访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欣赏,也是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与追忆,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与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中黄沙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浴侯官汤泉

天气稍清穆,桨声泊荒津。

汤泉冽山半,取径娱幽沦。

解带散疏发,掊漪澡閒身。

畅然肢体舒,洒若襟怀新。

其下多嘉树,细花落缤纷。

和风来树间,芳气通微辛。

繁阴屡移席,我令鸣鸟亲。

无为急行迈,殷勤谢舟人。

形式: 古风

閤皂山鸤水台

两山阨一峡,几丈落寒水。

蜀滩春涛壮,吴江夜潮起。

静听得天韵,冥参洞玄理。

遽得还末能,淹回成自喜。

幸兹有台亭,绿荫极清美。

霏霏林香生,郁郁山光委。

本非尘土胸,偶此一流憩。

所闻尽心闻,我耳毋烦洗。

形式: 古风

戊子十一月二十四日拜叠山先生于双桐驿盖先伯见山同丙辰理宗亲擢也先生叙旧好言同心焉明日中赋二诗为别

吴门白日落,孤妾悲洞房。

徙倚无所归,朔风满罗裳。

昔为春柳阴,今作秋菊黄。

芳景不速尽,愁心与俱长。

逝者魂魄在,九京共徜徉。

粲粲河吐水,萧萧天雨霜。

出门即远道,死生永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岁晚咏怀(其二)

天霜不停威,寒韭日以槁。

厉飙竟吹脱,未许依丛老。

南山多白石,终岁常皓皓。

乃知得至静,超然全所保。

妄尽无非天,心宁不违道。

凋落奚足怀,钟山有神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