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皂山鸤水台

两山阨一峡,几丈落寒水。

蜀滩春涛壮,吴江夜潮起。

静听得天韵,冥参洞玄理。

遽得还末能,淹回成自喜。

幸兹有台亭,绿荫极清美。

霏霏林香生,郁郁山光委。

本非尘土胸,偶此一流憩。

所闻尽心闻,我耳毋烦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閤皂山鸤水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地的感悟。首句“两山阨一峡,几丈落寒水”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山峡的险峻与水流的湍急,展现出自然景观的雄伟。接着,“蜀滩春涛壮,吴江夜潮起”两句,将视线扩展至更广阔的地域,春日的蜀地与夜晚的吴江,分别以壮阔的春潮和夜潮展现季节变换下的自然之美。

“静听得天韵,冥参洞玄理”则转入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聆听自然的声音,诗人仿佛与宇宙深处的奥秘相连接,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共鸣。然而,“遽得还末能,淹回成自喜”两句又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自我满足感。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閤皂山鸤水台这一特定地点的喜爱之情:“幸兹有台亭,绿荫极清美”,在这样的环境中,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让人心旷神怡。接着,“霏霏林香生,郁郁山光委”描绘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林间香气和山色的深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美好。

最后,“本非尘土胸,偶此一流憩”表明诗人并非世俗之人,而是偶然在此地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所闻尽心闻,我耳毋烦洗”则强调了在这片净土中,每一处声音都充满了意义,无需外界的干扰,心灵已得到了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体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戊子十一月二十四日拜叠山先生于双桐驿盖先伯见山同丙辰理宗亲擢也先生叙旧好言同心焉明日中赋二诗为别

吴门白日落,孤妾悲洞房。

徙倚无所归,朔风满罗裳。

昔为春柳阴,今作秋菊黄。

芳景不速尽,愁心与俱长。

逝者魂魄在,九京共徜徉。

粲粲河吐水,萧萧天雨霜。

出门即远道,死生永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岁晚咏怀(其二)

天霜不停威,寒韭日以槁。

厉飙竟吹脱,未许依丛老。

南山多白石,终岁常皓皓。

乃知得至静,超然全所保。

妄尽无非天,心宁不违道。

凋落奚足怀,钟山有神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松野即事(其二)

山窗一丛蕙,脩叶吐紫蕤。

或云断续花,我亦岂敢疑。

楚泽多芳草,真伪奚难知。

浮俗尊虚明,君子伤令姿。

博观贵自得,清芬良在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白马篇

冥冥子规林,萧萧绿杨路。

白马谁家儿,扬鞭西南去。

去去知何为,不辞还泞苦。

阴阳速相禅,乾坤几新故。

丈夫慎驰骛,出门已艰步。

悠悠独鸟没,雾暗连村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