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奉寄几道

门前一径长寒莎,耳冷不闻车马过。

疏竹有风堪待月,空庭无雀可张罗。

道心自觉闲中得,懒性还从病后多。

回首西城望诗老,此心此性复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门前的小路长久覆盖着寒冷的莎草,耳朵对车马的喧嚣不再敏感。
稀疏的竹林在微风中等待月光降临,空荡的庭院没有麻雀可以捕捉。
内心的宁静是在悠闲中自然获得的,懒散的性格更多是因为病后的慵懒。
回头看向西城,想念那位诗友,我的心境和性格如今又如何呢?

注释

门前:形容位置,门口。
径:小路。
长寒莎:长久覆盖的寒冷莎草。
耳冷:耳朵对声音的麻木。
车马过:车马经过的声音。
疏竹:稀疏的竹子。
风:微风。
堪:能够,适宜。
待月:等待月光。
空庭:空荡的庭院。
雀:麻雀。
张罗:捕捉。
道心:内心深处的道义或禅心。
闲中得:在悠闲中获得。
懒性:懒散的性格。
病后多:病愈后更加明显。
回首:回头。
西城:西方的城市。
诗老:诗友。
此心此性:我的心境和性格。
复如何:现在怎么样。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作。开篇"门前一径长寒莎,耳冷不闻车马过"写出了诗人居住的地方幽静而僻远,连寒风都能让耳朵感到凉意,却听不到外面车马的声音,这从侧面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接下来的"疏竹有风堪待月,空庭无雀可张罗"则继续渲染了这份寂静,疏疏的竹叶在微风中摇曳,适合等待明月,但空旷的大院里连小鸟都不见,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

诗人通过"道心自觉闲中得,懒性还从病后多"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道心"指的是追求道德修养的心灵,而这种修为在安逸的生活中更易得到体现;而"懒性"则是诗人自嘲之词,可能是在病愈后更加喜欢悠闲的生活。

最后两句"回首西城望诗老,此心此性复如何"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状态的思考。这里的"诗老"很可能是指自己或同道中人,而"此心此性"则是在询问这种宁静淡泊的心态和个性是否能够长久保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到润望竹林寺忆朱昌叔

常与幽人过竹林,重来无地豁烦襟。

青山欲去谁堪语,薄俗相期不到心。

何计江湖终隐钓,去随鱼鸟共飞沉。

尘埃闻说难为客,早晚归来忆旧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人双柏

一时封植由谁力,万古樵莱偶自全。

不惜以材同失地,好留更老共支天。

人疑久有神灵守,客爱生无雨露偏。

为语长松号孤劲,得秦封爵果何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人古剑

安知岁月几经今,传记汗漫不可寻。

得自废墟埋万古,失曾飞将购千金。

客思秋水龙泉冷,士叹中原虎穴深。

好与壮夫同隐约,铁房寒涩壁尘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人孤雁

朔碛云深忆旧行,心惊汉月忽骞翔。

江南水阔无天地,漠北沙寒有雪霜。

远目送飞沉暮霭,西风吹影过斜阳。

衡南未到归何日,须信张罗近稻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