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夕拜移帅庆阳

一月天书两紫泥,朝持使节暮征西。

关中父老攀旗尾,阃外偏裨望马蹄。

行色欲侵边雪散,威声先压塞云低。

情勤佳客双延辟,令肃彊兵倍训齐。

城堡此时归镇静,朝廷自昔重招携。

坐收勋叶光彝鼎,入拜恩私宠介圭。

文武兼才缘已试,父兄前烈不难跻。

却惭主帅经三易,幕府徘徊守故栖。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翻译

一月间朝廷下达两次紧急命令,使者清晨出使,傍晚向西征讨。
函谷关中的父老乡亲们牵着旗帜,边疆将领期待着主将的到来。
行军的气势快要驱散边境的积雪,威严之声压低了边塞的乌云。
对贤能之士热情款待并征召他们,军队纪律严谨,训练有素。
此时城堡回归平静,朝廷历来重视招揽人才。
功绩如同光照国家的宝鼎,接受恩赐,深感荣幸。
凭借文武兼备的才能已经得到验证,继承父兄遗志并不困难。
然而我感到惭愧,主将已换过三次,我在幕府中犹豫不决,坚守旧地。

注释

天书:朝廷紧急命令。
使节:使者。
暮征西:傍晚向西进发。
关中:函谷关地区。
偏裨:副将。
行色:行军的气势。
镇静:恢复平静。
招携:招揽人才。
勋叶:功绩。
介圭:象征荣誉的玉器。
父兄前烈:父辈的英勇事迹。
经三易:更换过三次。
徘徊:犹豫不决。
故栖:旧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为好友王夕拜移帅庆阳而作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王夕拜出使的庄重与威严,以及当地百姓对他的敬仰。"一月天书两紫泥"写出了频繁的朝廷命令,显示出王夕拜的重要职责。"关中父老攀旗尾,阃外偏裨望马蹄"形象地描绘了民众的热情和期待,表现了他的受人爱戴。

"行色欲侵边雪散,威声先压塞云低"运用了夸张手法,赞美了王夕拜的威严和军纪严明。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对王夕拜治理地方的期许,希望他能带来安宁与秩序,同时朝廷也重视他的招揽贤才。

"城堡此时归镇静,朝廷自昔重招携"再次强调朝廷的信任和支持,以及王夕拜的才能得到认可。最后,诗人感慨王夕拜历经三次帅位更迭,但仍坚守岗位,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赞扬了王夕拜的才能和威望,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记注杨学士被诏赴阙

学士声先压并游,词源浩荡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题就,万里青云数刻收。

天子临轩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优。

翰林试笔寻挥写,册府讹文倏校雠。

京邑纷华非所好,乡邦偃宴得其求。

始看别酒倾同舍,早听欢谣载两州。

严诏飞来批凤尾,近班归去立螭头。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台将至彪。

即日金銮开步武,往时驷马减风流。

蹉跎旧掾瞻行色,渐老从军祗自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孙公素机宜书记赴太原刘龙图之辟

夕楼清啸却妖氛,越石并州晋史云。

威望裔孙行破敌,美名才子去从军。

关榆碍马阴初合,塞草迎人绿自薰。

幕下清吟消日月,樽前壮略起风云。

寻常喜论兵民策,尺寸羞铭将吏勋。

顷岁金门同献赋,平时玉帐暂论文。

早传尺素频来魏,莫待飞鸿晚过汾。

谁问何官一书记,十年阃制自当分。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送朱元弼主簿登第后还乡

簿领非吾事,儒林物议间。

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

职业才相称,尘劳岂素娴。

官期慵屈指,亲侧且承颜。

楚岸维齐舫,扬州入故关。

时人荣昼锦,洗眼看南还。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送张龙图赴益州

天子首除全蜀尹,近班亲问治才长。

辅臣皆曰明公可,出守当令远俗康。

拥节两川曾不扰,剖符千里定为良。

图书溢目延丹禁,印绶垂腰制一方。

紫诰忽来双雨露,锦城重去五星霜。

望尘骑走儿童竹,夹道壶倾父老浆。

坐啸楼台万山碧,行春车马百花香。

西南每往临藩屏,前后多归入庙堂。

那比小侯论岁月,即陪元宰燮阴阳。

无劳青史誇京兆,今代成都有赵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