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元弼主簿登第后还乡

簿领非吾事,儒林物议间。

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

职业才相称,尘劳岂素娴。

官期慵屈指,亲侧且承颜。

楚岸维齐舫,扬州入故关。

时人荣昼锦,洗眼看南还。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翻译

文书簿记并非我所追求,我身处儒士们的议论之中。
在泮宫的池边谈论经书,在道家的山中校对典籍。
我的职业与才能相符,世俗劳碌岂是我一向熟悉的。
对于官职,我懒于去计算期限,只想在亲人身边尽孝顺。
乘舟沿楚江而行,从扬州进入故乡的关隘。
世人以显赫为荣,我则以清醒的目光看待,准备回归南方。

注释

簿领:文书簿记。
非吾事:不是我所追求的事。
儒林:儒士群体。
物议间:议论之中。
谈经:谈论经书。
泮宫:古代学府。
校籍:校对典籍。
道家山:道家修行之地。
职业才相称:职业与才能相匹配。
尘劳:世俗劳碌。
素娴:一向熟悉。
官期:官职期限。
慵屈指:懒于计算。
亲侧:亲人身边。
承颜:承欢父母。
楚岸:楚江岸边。
齐舫:齐整的船只。
扬州:古代扬州。
故关:故乡的关隘。
昼锦:显赫的荣光。
南还:回归南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为友人朱元弼主簿登第后还乡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朱元弼仕途顺利和归乡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琐事的厌倦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首句“簿领非吾事”,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于繁琐的文书工作并不热衷,这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接着,“儒林物议间”暗示朱元弼在读书人之间受到关注,但诗人更看重的是他的个人品行和学术修养。

“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描绘了朱元弼在学术上的追求,他在泮宫(古代学府)研读经典,在道家山水间校勘书籍,体现了他的勤奋与专注。

“职业才相称”赞扬朱元弼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而“尘劳岂素娴”则暗示了官场的劳顿并非他所习惯,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官期慵屈指,亲侧且承颜”表达了诗人希望朱元弼能暂时放下官场事务,多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楚岸维齐舫,扬州入故关”描绘了朱元弼归乡的旅程,从楚地的岸边乘船出发,途径扬州,最终回到故乡。

最后两句“时人荣昼锦,洗眼看南还”以“昼锦”比喻朱元弼衣锦还乡的荣耀,同时借“洗眼看”表达诗人对友人归乡后平静生活的期待,寓意洗尽尘世繁华,回归本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龙图赴益州

天子首除全蜀尹,近班亲问治才长。

辅臣皆曰明公可,出守当令远俗康。

拥节两川曾不扰,剖符千里定为良。

图书溢目延丹禁,印绶垂腰制一方。

紫诰忽来双雨露,锦城重去五星霜。

望尘骑走儿童竹,夹道壶倾父老浆。

坐啸楼台万山碧,行春车马百花香。

西南每往临藩屏,前后多归入庙堂。

那比小侯论岁月,即陪元宰燮阴阳。

无劳青史誇京兆,今代成都有赵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张如莹

柏城亲见五云飞,归奏严宸侍玉墀。

重待三长专笔削,新迁八座总纲维。

却缘关辅初通属,便向斋坛去把麾。

暂使文星历东井,方资远略控西陲。

乖崖今觉诙谐验,清献但容龟鹤随。

巫峡风高送帆席,锦江春动照旌旗。

临川略应添刀梦,宣室行闻盛德诗。

看取锋车即西去,岩廊正欲聚皋夔。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运使李工部自陕西移益部十韵

近取河湟议出师,公才正合济今时。

朝廷好问平戎策,郡县无劳谕蜀辞。

萧相馈饷堪仰给,马卿建节忽西之。

未容岁课关中奏,即听风声剑外驰。

垄雪欲飞行路片,江花应发到官枝。

桑麻蔽野居民富,锦绣连甍雅俗熙。

万井讴歌饶乐事,百城财赋省文移。

就更使部虽云速,入用王朝固未迟。

绿发贵名由众论,青云旧物是台司。

东归马首须迎驾,为感新来国士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陈郎中泗州得替

历选临淮守,多闻政术偏。

若柔非似水,即是急如弦。

下吏或弄法,属僚时窃权。

邀权沸钟鼓,市誉饰庖笾。

此弊岁月久,何人才业全。

我公来作郡,众口悉称贤。

宽猛履中道,勤劳经比年。

宪章难尔枉,纲纪自吾专。

间喜文字饮,懒开歌舞筵。

迎宾常倒屣,酌水每留钱。

无愧古循吏,岂同今备员。

频升功状最,宜待宠章甄。

上意深嘉乃,高怀遽撇然。

琳宫愿监董,铃阁厌拘牵。

帝惜惟良去,公逾所请坚。

俄闻拜俞诏,得往阅陈编。

未可谋真隐,行当被峻迁。

散材蒙剪拂,殊遇绝夤缘。

有立期他日,无望报二天。

聊将感知泪,洒送北归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