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大石

蝉咽凉柯,燕飞尘幕,漏阁签声时度。

倦脱纶巾,困便湘竹,桐阴半侵朱户。

向抱影凝情处。时闻打窗雨。耿无语。

叹文园、近来多病,情绪懒,尊酒易成间阻。

缥缈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妩。

翠幕深中,对徽容、空在纨素。

待花前月下,见了不教归去。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翻译

蝉鸣声在清凉的树枝上低沉,燕子穿过尘埃的帷幕,漏壶的滴水声偶尔响起。
疲倦地摘下丝带头巾,困倦时湘妃竹席显得格外冷清,梧桐树荫半遮住了朱红的门户。
在独自抱影沉思的时候,不时听到窗外雨点敲打窗户。心情郁结,默默无言。
感叹文园主人近来身体多病,情绪消沉,饮酒也变得难以尽兴。
那远方的仙人,想必容貌依旧如京兆女子般美丽。
在深深的绿色帷幕后,她的容颜只在白绸上浮现。
期待在花前月下重逢,但相见后又怕她再次离去。

注释

咽:低沉。
尘幕:尘埃的帷幕。
漏阁:漏壶的阁楼。
纶巾:丝带头巾。
文园:借指文人或诗人。
情绪懒:情绪低落,提不起兴致。
间阻:阻碍,难以实现。
徽容:美好的容颜。
纨素:白绸。

鉴赏

这首宋词《法曲献仙音·大石》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词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开篇以蝉鸣和燕飞的意象,营造出秋日黄昏的清凉氛围,漏壶滴水声与窗外风雨相交织,增添了时空的流转感。接下来,词人通过“倦脱”、“困便”等词语,描绘了主人公的疲倦和孤独,暗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抱影凝情”、“打窗雨”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情绪,孤独而深沉。他感叹自己如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般多病,饮酒也变得稀疏,反映出他的落寞心境。接着,词人想象远方的佳人,虽然身处缥缈的仙境,但她的美丽依旧令人心动,然而现实中却只能在心中怀念。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希望能在花前月下与她相见,哪怕只是短暂的一刻,也不愿分离。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周邦彦在婉约词风中的深厚功底。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

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

醉凝眸。正楚天秋晚,远岸云收。

草绿莲红,□映小汀洲。

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

望去帆、一派湖光,棹声咿哑橹声柔。

愁窥汴堤细柳,曾舞送莺时,锦缆龙舟。

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楼。

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秋。

正浪吟、不觉回桡,水花风叶两悠悠。

形式: 押[尤]韵

南乡子(其二)

寒夜梦初醒。行尽江南万里程。

早是愁来无会处,时听。败叶相传细雨声。

书信也无凭。万事由他别后情。

谁信归来须及早,长亭。短帽轻衫走马迎。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三)咏秋夜

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已觉秋声引雁高。

罗带束纤腰。自剪灯花试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为问江头早晚潮。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