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余靖为悼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仁宗皇帝怀有深厚的敬意和哀思。
"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这两句表达了仁宗皇帝继承前代君主的丰功伟业,其威德与先贤相比显得尤为非凡。这里所说的“三后”可能指的是唐朝末年的三位皇帝,即唐昭宗、唐哀帝和唐末帝,他们都未能挽救国势,反观仁宗则能够承续先人的功业。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这两句描绘了仁宗皇帝虚心纳谏、广聚书籍并且热衷于谈论儒家经典的景象。“纳谏”意味着皇帝愿意接受臣子的直言进谏,“囊集”则形容书籍被收藏得很是整齐有序。仁宗不仅重视学问,还广开殿阁以便于举行讨论经典的活动。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这两句描写了皇帝在宫中举办的文艺活动。其中,“御弧”指的是皇帝亲自执笔,“圆月”象征着和谐美好的气氛,“宸翰”则是对皇帝书法的尊称,而“舞鸾回”形容字迹优美如同神龙在云间翱翔。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这两句表达了即便仁宗皇帝去世,其英明的风范依然留存于后世。尽管“冠剑”代表权力和威严已经随着皇帝被安葬,但他的英杰之气却仍旧在万代之后传颂。
总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生前事迹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君主深切的怀念和敬仰。
不详
初名希古。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自古咏连理,多为艳阳吟。
谁知抱高节,生处亦同心。
风至应交响,禽栖得并阴。
岁寒当共守,霜雪莫相侵。
花期何事早追陪,莺未迁乔燕未来。
曲槛为逢春日暖,香苞先逐晓风开。
旋邀歌舞同侪乐,却叹光阴急景催。
可惜韶妍莫虚掷,馀芳留待使车回。
祖堂留胜迹,再宿此登临。
云月自明暗,山川无古今。
谷声猿啸远,泉脉虎跑深。
共到忘言处,休论佛与心。
上方逢夏夕,月色遍千山。
但觉星河近,偶同江海闲。
事抛兴废外,谈极有无间。
却笑明朝俗,红尘随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