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钟阳僧寺

远客来投宿,高人已闭门。

白沙分远水,红树带烟村。

僻径逢僧觅,登山见佛尊。

清风惜秋稼,积雨扫云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远方的客人前来投宿,高雅的人已经关门不见。
清澈的白沙分开远处的水流,红色的树木环绕着烟雾笼罩的村庄。
在偏僻的小路上遇见僧人寻找,登山时看见佛像显得庄重。
清风怜爱秋天的庄稼,连绵的雨水驱散了乌云。

注释

远客:远方的旅人。
高人:品德高尚的人。
闭门:关门谢客。
白沙:白色的沙滩。
远水:远处的水域。
红树:红色的树木。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僻径:偏僻的小路。
僧觅:僧人寻找。
佛尊:佛像。
清风:清爽的风。
秋稼:秋天的庄稼。
积雨:连绵的雨。
云屯:乌云聚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僧寺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禅意生活的向往。开篇“远客来投宿,高人已闭门”两句表明诗人在外游历,寻找一处可以寄宿的地方,而那位居住于此的高人(可能是寺庙中的僧侣或隐士)已经关上了门户,给人一种超然世俗的感觉。

“白沙分远水,红树带烟村”中,“白沙”、“远水”和“红树”、“烟村”的对举增添了画面之美,展现出一个宁静、清新的山村景象。这里的“白沙”可能是指河岸上的细沙,伴随着流水而显得格外分明;“红树”则可能是在秋季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与远处烟雾缭绕的村庄相呼应。

接下来的“僻径逢僧觅,登山见佛尊”两句,则是诗人在寻找那高人的过程中,偶遇一位僧侣并最终找到寺庙,见到了供奉的佛像。这里的“僻径”和“登山”表达了一个向往心灵净化之地的旅程。

最后,“清风惜秋稼,积雨扫云屯”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清风”可能是指秋天那种清爽宜人的微风,而“惜秋稼”则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后田野景色的珍视;“积雨扫云屯”则形容了一场雨过后的晴朗天气,云层被扫荡一空,只留下积攒的清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土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寄知来弟

霏霏寒日陨清霜,勃勃阴风出土囊。

尺木未阶龙久蛰,衔芦不稳雁斜行。

仕涂田舍成三已,世态江湖合两忘。

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贾元镇并问杨似贤谭德称

客子推移地,闻鸡敢晏眠。

酒楼春夜雨,柳岸早行天。

龙卧风雷宅,蚕丛锦绣川。

谭杨两州教,记我别时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梦西曹夜直

再任虽祠禄,多年本为亲。

青缣犹梦寐,綵服困风尘。

老境人情变,韶华物色新。

只堪携茗碗,禅观对幽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祷雨

吾家何必自耕耘,淮上新添战马群。

圣水洑流天汉永,颠风扇雪地炉焚。

但教东海无冤气,便可西郊放密云。

浪遣蛇医与龙斗,邈然天听若无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