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客来投宿,高人已闭门。
白沙分远水,红树带烟村。
僻径逢僧觅,登山见佛尊。
清风惜秋稼,积雨扫云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僧寺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禅意生活的向往。开篇“远客来投宿,高人已闭门”两句表明诗人在外游历,寻找一处可以寄宿的地方,而那位居住于此的高人(可能是寺庙中的僧侣或隐士)已经关上了门户,给人一种超然世俗的感觉。
“白沙分远水,红树带烟村”中,“白沙”、“远水”和“红树”、“烟村”的对举增添了画面之美,展现出一个宁静、清新的山村景象。这里的“白沙”可能是指河岸上的细沙,伴随着流水而显得格外分明;“红树”则可能是在秋季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与远处烟雾缭绕的村庄相呼应。
接下来的“僻径逢僧觅,登山见佛尊”两句,则是诗人在寻找那高人的过程中,偶遇一位僧侣并最终找到寺庙,见到了供奉的佛像。这里的“僻径”和“登山”表达了一个向往心灵净化之地的旅程。
最后,“清风惜秋稼,积雨扫云屯”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清风”可能是指秋天那种清爽宜人的微风,而“惜秋稼”则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后田野景色的珍视;“积雨扫云屯”则形容了一场雨过后的晴朗天气,云层被扫荡一空,只留下积攒的清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土的追求和向往。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霏霏寒日陨清霜,勃勃阴风出土囊。
尺木未阶龙久蛰,衔芦不稳雁斜行。
仕涂田舍成三已,世态江湖合两忘。
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
客子推移地,闻鸡敢晏眠。
酒楼春夜雨,柳岸早行天。
龙卧风雷宅,蚕丛锦绣川。
谭杨两州教,记我别时年。
再任虽祠禄,多年本为亲。
青缣犹梦寐,綵服困风尘。
老境人情变,韶华物色新。
只堪携茗碗,禅观对幽人。
吾家何必自耕耘,淮上新添战马群。
圣水洑流天汉永,颠风扇雪地炉焚。
但教东海无冤气,便可西郊放密云。
浪遣蛇医与龙斗,邈然天听若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