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桃花台寺僧指似葛仙翁炼丹处

昔为仙翁宅,今作梵氏家。

桃花太俗生,释老安取耶。

物原出平等,人自分品差。

我来与时违,有桃却无花。

旧来花片红,散落为流霞。

中有结实者,往往成丹砂。

仙人食之馀,鸡犬辄争哗。

翔鸾久霄汉,废灶空尘沙。

殆欲从之游,龙髯不容拿。

拟作武陵记,恐谓渔父夸。

坐陪老上人,晚烟煮春芽。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从前是仙翁的居所,如今成了佛家的府邸。
桃花太过平凡,佛教和道教又怎能接纳呢?
万物原本平等,但人们自身分出了高低贵贱。
我来时与时节不合,只见桃树不见花。
过去的桃花花瓣鲜艳,飘落如天边的彩霞。
其中有能结果实的,常常变成丹砂。
仙人食用之余,连鸡犬都为之喧闹。
凤凰长久翱翔在天空,废弃的炉灶积满尘沙。
我几乎想随他们一同游历,但龙须难以触及。
我打算写一篇关于此地的记述,恐怕会被当作渔夫的夸大言辞。
我坐在老僧人身边,享受傍晚烟雾中烹煮的春茶。

注释

仙翁:指仙人或修行者。
梵氏:指佛教家族。
释老:佛教和道教的合称。
霄汉:天空。
龙髯:龙的胡须,比喻难以触及的事物。
武陵记:《桃花源记》中的虚构地名。
春芽:春天的新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游桃花台寺僧指似葛仙翁炼丹处》。诗中,诗人以游历桃花台寺的经历,表达了对葛仙翁炼丹遗迹的感慨和对道教文化的兴趣。首句“昔为仙翁宅”暗示了此处曾有仙人活动,而今则成为佛门之地,对比鲜明。诗人批评桃花过于世俗,不适合修行者的环境,暗示出佛教与道教在追求超凡脱俗方面的不同。

接着,诗人通过“物原出平等,人自分品差”表达了万物皆源于平等,但人的品性却有高低之分的观点。他感叹自己来时已非葛仙翁时代,桃花虽多,却不见仙丹踪影,暗示历史变迁与理想世界的失落。

“旧来花片红,散落为流霞”描绘了桃花花瓣飘落如彩霞的景象,而“中有结实者,往往成丹砂”则寓言般地描述了桃花可能象征的修炼成果。然而,仙人已逝,只剩下荒凉的灶台和尘沙,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仙道却不得的遗憾。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未写下详细的游记,担心被误认为是在夸耀,而是选择陪伴老僧,享受煮茶的宁静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遗迹的敬仰和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曾无愠园可赋者十馀处其大莫如乐山次莫如沧洲画趣先课二古风.乐山

至静之体首归坤,自乾德外坤为尊,吾宗有志未敢言。

至静之体次归艮,自坤德外艮为近,吾宗有志不容逊。

磊隗胸中自□山,外观更具山之间。

表里相融艮机关,彼万泪随吾屹立。

堂中人与山为一,虽介于石不终日。

无心聊与云俱出,傅岩沃雨商郊乾。

林然蠢尔涵殊恩,老后闲身霁后云,㟏岈深处归根□。

形式: 古风

游曾无愠园可赋者十馀处其大莫如乐山次莫如沧洲画趣先课二古风.沧洲画趣

一身超忽白云表,双眼低回白蘋杪。

沙随风捲黄莫涯,草与天连青未了。

摩诘胸中几麋丸,诗写其真更留残。

破除桑落斗升后,收入鹅溪尺寸间。

想象訾家聊寓目,指顾瀛洲方策足。

中人宜在瀛洲宿,中宵梦在沧洲浴。

觉写两洲为一轴,驰誉丹青从谓俗。

形式: 古风

落叶自幸

恬受煦之赐,怪为寒所干。

摇空危自落,卷地乱相翻。

醉雨才狼戾,骄风又虎贲。

顾何嫌逐末,曾不碍归根。

形式: 五言律诗

谢广东经略潘直阁席间分贶李济墨

灶煤不忌远,胶汁宁伤清。

永言李廷圭,墨法能尔精。

滴沥甚点漆,锱铢轻连城。

胡陈梁蒲张,俊出声铮铮。

敢与相颉颃,江西老潘衡。

李家飒以颓,中兴有云礽。

未空天下伎,已擅湖南声。

公重与物交,所厚墨客卿。

摩顶相许意,垂髫久要情。

信手暗摸索,心已权重轻。

乃言济妙处,而有祖典型。

端如坡借力,独为衡主盟。

笑捐数寸玉,增我双眼明。

呼童诏罗文,折简延陶泓。

来陪客卿游,欣然两相迎。

涓涓井花落,叆叆江烟生。

始坚苦莫揉,俄熟恬无争。

更请毛锥子,三益相友朋。

丙吉魏弱翁,姚崇宋广平。

刚柔各自禀,勋业交相成。

我无换鹅手,初不工草行。

仅能蚯蚓势,强学蝌蚪形。

暗投谩费璧,误点难成蝇。

不若旧主人,八法俱纵横。

敢持以回旋,笔头贮南溟。

题诗答公隙,草疏排奸萌。

闻健赋归田,投閒注遗经。

己重人诧之,济价日已增。

况不为济者,何当经品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