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名为《杂诗》。诗中描绘了秋季与冬季交替时节的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万物凋零、生机衰减之感。开篇以“凄风西北来,时序属秋暮”点出季节变换的氛围,随后通过“林野何萧条,草木怨霜露”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草木对霜露的哀怨之情。接着,“霜露亦何心,大化运行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虽有霜露侵袭,但这是自然界运行的必然结果。
进入冬季,“须臾届严冬,坚冰日凝冱”描绘了严冬的来临,冰冻万物的景象。诗人进一步将自然界的生物置于这一背景之下:“蛟龙已沈渊,蛰虫亦坯户”,形象地描述了动物们为适应寒冷而藏匿于深水和洞穴中的状态。最后,“涂我林下屋,裂我机上布”则从人类生活角度出发,指出霜冻对农舍和织物的破坏,预示着春天的遥远与等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循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