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酬昆仑叔劝驾》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首句“何似蒹葭招隐篇”,以“蒹葭”这一意象引入,暗喻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仿佛在说“何不仿效那招隐篇中的隐士,远离尘嚣,归隐自然?”接下来,“清饥如病兀如禅”一句,将内心的清贫与孤独比作疾病,又以“禅”自比,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东山久卧看儿辈,北极新班误壮年”两句,通过对比东山隐居的古人与自己未能在壮年有所作为的现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理想未竟的感慨。这里“东山”借指古代隐士隐居之地,“北极新班”则暗示自己在官场上的位置,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止合一鸣声已默,不闻三献足犹全”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通过“一鸣”与“三献”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对自我价值的坚守。“默”与“犹全”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最后,“相逢若问桃源路,为报人间别有天”两句,以桃花源的典故,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说,如果有人问起通往理想之地的道路,他愿意告诉对方,人间自有另一片天地,充满了希望与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