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大江横据壮南垂,北控中原采石奇。

阊阖万年开帝造,衣冠六代返民彝。

烟浮夹道长杨树,水引晴春太液池。

往事无烦赋离黍,祇今弓剑倍堪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金陵怀古》由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通过对南京(古称金陵)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沧桑的感慨。

首联“大江横据壮南垂,北控中原采石奇”描绘了长江横贯金陵南部的壮丽景象,同时点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连接南北,控制中原,犹如天堑一般。其中“采石”特指位于长江边的采石矶,此处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颔联“阊阖万年开帝造,衣冠六代返民彝”则将视角转向历史,提到金陵作为帝王之都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无数帝王在此建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衣冠六代”暗指金陵曾是六个朝代的首都,象征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颈联“烟浮夹道长杨树,水引晴春太液池”转而描写金陵的自然风光,长杨树沿道路两旁生长,烟雾缭绕,增添了几分诗意。太液池在晴朗的春日里,水波荡漾,景色宜人,展现了金陵的自然之美。

尾联“往事无烦赋离黍,祇今弓剑倍堪思”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借用《诗经·小雅·采薇》中的“离黍”意象,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最后一句“祇今弓剑倍堪思”,则直接抒发了对当前时局的忧虑与思考,暗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结合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111)

刘宗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经梁武墓

空山落照日阴晴,古木荒荒流水鸣。

下马独寻梁武碣,断文无复记台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咏姬仆

我闻义仆有高永,事在河西祸汹汹。

高公一死殉封疆,仆义亦与封疆重。

为臣死忠仆死义,纲常万古同一视。

于滕复有姬公仆,节槩棱棱若符契。

姓名附见绝命辞,李子守务堪挥涕。

守务之名何独彰,庙貌且与魏竖峙。

君不记前者白莲贼,倡乱滕阳越邹峄。

妖术一呼千百群,所至空城挈家室。

贼兵未至官辄逃,纷纷不数丞尉职。

岂无黄堂别驾尊,拥幰邹城如传客。

滕阳之令甫下车,恸哭巡城城已虚。

贼从东方破门入,横来县堂索县符。

縳令不诛三日许,手执笏板身衣朱。

再拜阖门乃雉经,凄凉官舍奴子俱。

魏竖遂以滕印完,收骸甫毕先后诛。

贼党相顾多缩颈,慷慨义烈生不如。

封疆小吏分固尔,此仆此死何其愚。

食人之禄分人忧,各为其主心非殊。

高台道傍筑京观,视彼完印功无算。

缒城之日一筐免,捷书只奏都堂彦。

锦衣世爵身上卿,尽是平民膏血换。

到今留得数空城,犹胜辽阳熊李窜。

因见近来官爵多,廉耻少,功名重,忠义小。

板荡识忠臣,疾风知劲草。

高官与大禄,愿得太平保。

凌阁拟形容,福堂享寿考。

虽有青史名,岂能及舆皂。

我今一日扶起高参军、李侍郎,堂堂正气垂风霜。

要令节义高千古,身虽磔裂名犹芳。

人生百年终一死,安能腼颜苟活坐取侯与王。

形式: 古风

归兴(其一)

几阵寒鸦待腊残,石尤风健旅行艰。

人随雪色看秦望,马带松声度楚关。

梅柳欲舒春信早,烟岚如醉碧峰环。

便当乘兴穿云去,不问南山与北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归兴(其二)

无端归兴拟陶潜,计日清华俸亦廉。

未卜山妻堪并食,先教稚子解抽簪。

三年似爽还山约,一事真成避世嫌。

今古乾坤何处了,旧时风月寄缃缣。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