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春日欢聚在神奇的池畔,碧波荡漾宫帐依次展开。
小船越过石鲸悠然前行,木筏擦过天上的斗牛星回来。
月末时分艾草全都凋零,春意迟迟柳色却暗暗催发新绿。
朦胧中观看沐浴的景象,从灰烬中辨认出往昔的灾难。
如同周文王宴饮的欢乐,好比汉武帝吟唱的风流才华。
无需担心明月会消逝,自然会有夜明珠光彩照来。

注释

春豫:春天的娱乐活动。
灵池:有灵气的水池。
沧波:青绿色的波浪。
帐殿:像帐篷一样的宫殿。
舟:小船。
淩:越过。
石鲸:水中的石刻鲸鱼。
槎:木筏。
斗牛:星宿名,这里指高高的星空。
节晦:月末。
蓂:蓂荚,传说中的一种植物,每天长一叶,到月底落尽。
春迟:春天来得晚。
柳暗催:柳树在暗中促进春意。
象溟:模糊不清的样子。
浴景:沐浴的景象。
烧劫:火灾或大的灾难之后的景象。
沈灰:沉寂的灰烬。
镐饮:镐京的宴饮,喻指古代盛世的欢乐。
周文乐:周文王时期的音乐。
汾歌:在汾水边的歌唱,这里借指汉武帝的诗歌。
明月尽:月亮消失。
夜珠:夜明珠,比喻美好的事物自然会出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盛大宴会。开篇“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两句,便设定了一个美好的季节与壮丽的场景,灵池在春日中显得更加神秘而美好,而帐殿的打开则预示着宴会的隆重。

紧接着,“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宴会现场的热闹景象。舟船在水中穿梭,仿佛像传说中的神兽“石鲸”一般,而帆樯挥舞,如同斗牛般强悍。

诗人随后描写自然之美,“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两句表明春天的花朵已经凋零,但春意却被延缓,柳树在微暗中似乎正在受到春日的催促,生长得更快。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这两句则是对宴会上某个奇特景观的描绘,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娱乐活动。这里的“象溟”可能是指一处与大象有关的水域,而“烧劫辨沈灰”则令人联想到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

最后,“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四句,是诗人对历史文化的颂扬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人提及了周文王和汉武帝时期的音乐与文学成就,同时表达了即使美好的时光会结束,但新的美好总会到来,如同夜空中的珍珠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自然美景以及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欢愉和谐、文化自信的情怀。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始安秋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春日郑协律山亭陪宴饯郑卿同用楼字

潘园枕郊郭,爱客坐相求。

尊酒东城外,骖騑南陌头。

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

暗竹侵山径,垂杨拂妓楼。

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此地何年别,兰芳空自幽。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洞庭湖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送合宫苏明府颋

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

谓乘羔雁族,继入凤皇池。

赤县求人隐,青门起路岐。

翟回车少别,凫化舄遥驰。

神哭周南境,童歌渭北垂。

贤哉荀奉倩,衮职伫来仪。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