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一)

一字排空列翠长,东南形势纪台阳。

舆中睡入弯崎路,回首青山失大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弯崎至罗汉门沿途的景色与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

首句“一字排空列翠长”,以“一字”形容山岭连绵不绝,如同在空中排列开来的绿色长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脉的壮丽与延伸感。这里的“翠”字,不仅指颜色的青绿,更蕴含了生机勃勃、清新脱俗之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与脉动。

次句“东南形势纪台阳”,点明了地理位置和方位,暗示着这片土地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里的“纪台阳”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标或区域,通过这一句,读者可以想象到这片土地在东南方向的地理格局和历史地位,或许曾是军事要塞或是文化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价值。

接下来,“舆中睡入弯崎路”,描述了行进途中的一种状态,仿佛在车舆之中,随着蜿蜒的道路逐渐沉入梦乡。这不仅是一种旅途中的体验,也暗含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放松,或许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亦或是对旅途劳顿的暂时忘却。这种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融合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层次。

最后,“回首青山失大冈”,在回望之际,原本连绵的青山似乎在视野中消失,只剩下远处的大山轮廓。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它提醒人们,即使眼前的一切美好都终将逝去,但心中的记忆与感悟会成为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思,引人深思。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心灵与自然对话的产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4)

郑兼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三年(1798)解元。是福建名解元之一,《台湾县志》、《台湾府志》纂修者

  • 号:六亭
  • 籍贯:福建德化三班硕杰
  • 生卒年:1758~1822

相关古诗词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二)

悬崖荒草拂舆行,一线危途接树平。

心胆已虚情趣好,山头禽语下溪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三)

流水弯环土岸崩,下临无地古亭坑。

须知缺处人工补,可有扶栏护客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四)

海外青山入版图,红毛遗迹属模糊。

峰头雨暗怨鸯岭,有客来寻打鹿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五)

每得山窝便有村,田庐鸡犬长儿孙。

东行岭尽烟千顷,罗汉天开内外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