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其二)

东吴北翟战争还,天府神州百二关。

末代弃江因靖卤,当年开土是中山。

云浮鹳鹤春空远,水拥蛟龙夜月閒。

相对新亭无限泪,几时重得破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名为《京口(其二)》。诗中描绘了历史上的东吴与北翟之间的战争,以及对京口这一战略要地的深刻感慨。

首联“东吴北翟战争还,天府神州百二关”开篇即点明了京口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同时暗示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军事冲突,展现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颔联“末代弃江因靖卤,当年开土是中山”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前一句“末代弃江因靖卤”可能暗指某个王朝在面对内乱或外敌时,放弃了对江防的坚守,反映了政权更迭的无奈与悲剧。后一句“当年开土是中山”则可能是在描述某个时期,人们为了开拓土地而进行的艰苦努力,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艰辛历程。

颈联“云浮鹳鹤春空远,水拥蛟龙夜月閒”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鹳鹤翱翔于云间,象征着自由与高远;而蛟龙在月光下静静游弋,则寓意着深沉与神秘。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隐含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相对新亭无限泪,几时重得破愁颜”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新亭,原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要塞,此处借指京口。诗人面对这片曾经充满战火与辉煌的土地,不禁流下了无限的泪水,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最后一句“几时重得破愁颜”,则寄寓了诗人对未来和平与幸福的渴望,以及对重拾往日荣光的期待。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以自然为媒介,通过对京口这一特定地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未来希望的深切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石射堋山

寒日欲堕石射堋,环湖历历来渔灯。

山下蕲王宋时墓,屹然穹碑镇山路。

太白天弧见角芒,金山京口又沙场。

尔来兀朮方深入,帝在明州正待王。

形式: 古风

春半

春半雨不绝,北风吹荒山。

江南花不开,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洪州七月围,粮尽力亦殚。

营头堕军中,旗纛沈江干。

汉道昔中微,白水应图记。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

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

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

流离志不挫,终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后嗣。

抚掌长太息,且作南山歌。

开箧出兵书,日夜穷揣摩。

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

愿为诸将言,不省其奈何。

形式: 古风

赋得秋鹰

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

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八尺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