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静谧与淡远之美。开篇“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两句,设定了一个凉爽而宁静的秋夜场景,池水清澈,仅有宫中的滴答漏声打破夜晚的寂静。
接下来的“迢遝玉山迢,泛滟银河倾”则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自然景象,玉山和银河都是高贵纯净的象征,它们在诗人眼中仿佛都在进行着某种超凡脱俗的演绎。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两句,则将注意力拉回到室内,一曲琴声似乎吸引了外面的清风,而窗前竹影间也生出轻烟,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摹,同时也是诗人内心境界的一种映射。
最后,“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淡泊。这里的“不家食”意味着不愿意参与世俗的繁华,宁愿保持一颗清净之心;而“孰云事岩耕”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即便是在荒凉的山中耕作,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