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酴醾》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酴醾这一花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诗中以“暗香柔韵自相亲”开篇,巧妙地将酴醾的香气与柔美韵律相融合,展现出其内在的和谐之美。接着,“娇冶东风刺眼新”一句,通过东风的吹拂,赋予了酴醾一种生机勃勃、娇艳欲滴的姿态,仿佛新生的花朵在春风中绽放,引人注目。
“嫩色微添红浅淡,涂黄薄施黛轻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酴醾花瓣的颜色层次感,红中带淡,黄与黛的轻施,使得花朵显得既清新又含蓄,如同女子轻蹙的眉头,透露出几分娇羞与雅致。
“流光暗湿将残雪,花事频催未了春”则将酴醾置于春日的背景之下,通过“流光暗湿”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花事虽繁,但时间不待,春光易逝。
最后,“酿取山英堪过腊,文园消渴倍词人”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酴醾独特魅力的欣赏,还借用了“文园消渴”这一典故,寓意酴醾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如同山中英华,足以度过严冬,为文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整首诗通过对酴醾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