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生秋夜郊行

护索郊行秋夜秒,无心万籁自悲鸣。

月林散叶风前下,村舍孤镫夜半明。

暗里家山应在望,醉中砧杵不关情。

归来东榻鸳衾稳,应笑词人怨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秋夜的郊外散步,心中无挂碍,万物之声自然显得悲伤。
月光穿过树林,落叶随风飘落,村庄的小屋唯有孤灯在半夜闪烁。
在黑暗中,家乡的山峦似乎就在眼前,即使醉酒,也对砧声充耳不闻。
回到家中,躺在东边的榻上,与伴侣共享温暖的鸳鸯被,应会嘲笑我这词人总是怨叹五更天的寒冷。

注释

护索:指保护性的绳索或围栏。
万籁:各种声音。
悲鸣:悲伤地鸣叫。
月林:月光下的树林。
孤镫:孤独的灯光。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古代妇女用来捣衣的声音。
鸳衾:鸳鸯被,象征夫妻恩爱。
词人:诗人。
五更:夜晚的第五个时辰,即拂晓。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刘生秋夜郊行》是陈著所作,描绘了秋夜郊外的宁静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护索郊行秋夜秒”写出了诗人独自在秋夜中漫步,月光洒下的景象,护索(可能是篱笆或绳索)增添了静谧的氛围。"无心万籁自悲鸣"则通过自然的声音,如风吹落叶和远处的砧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月林散叶风前下,村舍孤镫夜半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色下的树林和村庄,落叶随风飘落,一盏孤灯在村舍中闪烁,营造出寂寥而清冷的画面。诗人身处此景,心中思念家乡,但“暗里家山应在望,醉中砧杵不关情”,即使醉酒也无法排遣对故乡的思念,远处的砧声并未触动他的情感。

最后,“归来东榻鸳衾稳,应笑词人怨五更”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中,躺在温暖的鸳鸯被窝中,想象自己可能会嘲笑自己作为词人,竟在秋夜五更时分还怀有深深的乡愁。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郊行的景色,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韵朱景伯来见

平生四海弟兄之,况是乡关见白眉。

方醉梦中能独醒,自离乱后笃相知。

溪山坎坎劳飞旆,风雨潇潇苦说诗。

老耳不堪闻别语,青镫对影复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竹窗兄松诗为其病也

独立南山岭,傲视氛翳表。

虬枝结成盖,寄托纷蔓茑。

风霜受变足,万古为一晓。

日日当户门,苍翠浓可抱。

形式: 古风

次韵竹窗兄欲死叹

人生天地閒,所患在身死。

身死人谁逃,所患不在此。

所患死其心,此患无比侣。

厥初天赋性,未始分贤鄙。

贤鄙何由分,由自全自毁。

是故君子儒,明德至善止。

不问身死生,谁论时泰否。

纷纷蒙昧徒,知有外物尔。

富贵苟可图,遑恤理如彼。

求容足称香,丧志手落匕。

本心不复存,蹠寿何足美。

我兄竹窗兄,劲节修竹倚。

一病二十年,坐受五贼使。

题斋曰委顺,无怨当没齿。

闻兄赋欲死,我方疑所以。

及观欲死辞,终亦委顺矣。

委顺则心安,长须此心理。

形式: 古风

次韵观弟避难

北风行黑杀,东南天柱折。

忠臣锯解头,文士刀抉舌。

我亦走危途,腥埃蒙面铁。

攀缘极棱层,双跟迸皴血。

山人邂逅惊,强颜取容悦。

班荆分菜糜,儿童笑流歠。

荼毒复荼毒,难说更难说。

十月初五夜,山林阴气合。

骨肉复何之,无从知死活。

眼光射先庐,山人火烈烈。

虎狼相往来,左右无寸挟。

吞声哭达旦,忽与妻孥接。

相持牵衣裳,透肤霜露浃。

何时是归时,细思增郁结。

且见脊令飞,绕树日千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