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十六首(其二)

春草日已枯,山中少人迹。

草间秋蛩鸣,遥知岁寒逼。

人生何可恃,金丹须努力。

流景终不回,永叹尚何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林的寂寥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变迁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春草日已枯”点明季节转换,由生机勃勃的春天转向萧瑟的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山中少人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仿佛在说人世间的喧嚣与热闹也随着季节的更迭而逐渐消散。

“草间秋蛩鸣,遥知岁寒逼”两句,以秋虫的鸣叫象征着岁月的紧迫,提醒人们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秋虫的哀鸣,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人生何可恃,金丹须努力”则直接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的努力显得渺小,但诗人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鼓励人们要像炼制金丹一样,不懈地追求精神的提升和内心的完善,寻求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寄托。

最后,“流景终不回,永叹尚何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有限性。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即使发出长久的叹息,也无法改变现实。这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深刻揭示了生命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时间、生命、自我超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兴十六首(其三)

我不叹白发,安得新少年。

往者不失势,后来岂能贤。

世间亦多士,倚伏良有缘。

寄语夸夺子,古人已皆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古兴十六首(其四)

修道须阴功,留侯亦何为。

区区欲报怨,方为帝王师。

辟谷学赤松,强为女子饴。

黄石更殉葬,空令后人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古兴十六首(其五)

皖皖何氏女,不食终不饥。

普公南迁日,金镜识仙衣。

清冷少言语,时时露天机。

冥数有时尽,玉棺有馀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古兴十六首(其六)

古人喜功名,冒死立奇节。

嗟我亦何弱,翰墨老蒙拙。

富贵难苟求,耻随世汨没。

千年柏庭下,不负金光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