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罢郡得祠

世论可怜哉,无心任去来。

狙公徒自喜,鸥鸟浪相猜。

塞马宁非福,池鱼枉见灾。

扁舟从此去,回首谢氛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世人的眼光真是可悲啊,我无心在意世间的纷扰,任由它来去自由。
狡猾的猕猴只为自己高兴,鸥鸟却无端地怀疑和猜忌。
羁留在边塞的马未必是福分,池塘里的鱼无辜遭受祸患。
我将乘着小舟离去,回头告别这尘世的困扰。

注释

世论:世人的眼光。
可怜:可悲。
无心:不在意。
任:任由。
去来:来去。
狙公:狡猾的猕猴。
徒自喜:只为自己高兴。
鸥鸟:鸥鸟。
浪相猜:无端地怀疑。
塞马:边塞的马。
宁:未必。
非福:不是福分。
池鱼:池塘里的鱼。
枉见灾:无辜遭受祸患。
扁舟:小舟。
从此去:从此出发。
回首:回头。
谢氛埃:告别尘世的困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的《丙辰罢郡得祠》,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官场生活的感慨。首句“世论可怜哉”揭示了对世人评价的无奈与同情,暗示了社会舆论的无情和冷漠。次句“无心任去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浮沉的淡然态度,他无意于世俗的进退荣辱。

“狙公徒自喜”以猴子比喻那些得意忘形的小人,暗示他们自以为得计,实则无知可笑。而“鸥鸟浪相猜”则以鸥鸟之间的猜忌,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猜疑。这两句寓言式的表达,批判了世态的虚伪和人心的险恶。

“塞马宁非福,池鱼枉见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塞翁失马未必是祸,池鱼之困也可能并非真正的灾难,以此揭示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知。最后,“扁舟从此去,回首谢氛埃”表达了诗人决定远离尘嚣,驾舟归隐的决心,以扁舟为载体,象征着对纷扰世事的告别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的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宋代理性主义的文学特色。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东归喜而有作

投老何堪再落南,病躯宁敢望生还。

空惭马援标铜柱,自分班超老玉关。

万里梅花愁思外,五湖烟水梦魂间。

诏恩幸喜归田里,旋筑新堂榜爱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代赵仪可挽刘叔丙

此士不可得,乡人今始思。

迎宾多事日,教子废科时。

望屋讼自止,弄丸争者谁。

京华携手处,忆著最伤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先人尝宰贵池今二十五年矣舟行经此不胜黯然

夜泊贵池口,此情殊黯然。

思亲空有泪,感旧不成眠。

棠舍清阴在,桐乡旧政传。

终天成永感,忍听蓼莪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刘公实以淮白为饷喜而作诗

食指朝来应吉占,淮鱼远寄喜开奁。

肥鲜正自资糟粕,甘美何劳佐酪盐。

未信鹿头堪并进,定知熊掌不能兼。

慈闱一笑尝珍味,留与儿童例属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