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仲益赴襄阳幕

襄阳古名都,雄观压荆楚。

醉公誇文词,风物粲可数。

嗟余未历览,彷佛已如睹。

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

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

少年志冥鸿,千里轻一举。

天风不借便,造物暂淹阻。

既无负郭田,黾勉依幕府。

贤哉彼方伯,脱略高韵度。

宁俾簿书役,朱墨事朝暮。

爽气对西山,清谈共樽俎。

试问鹿门翁,遗踪今在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的《送李仲益赴襄阳幕》。诗中描绘了襄阳作为古代名城的雄伟壮观,以及诗人对于襄阳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诗中提到的“醉公”可能是指襄阳的前主人,以其文采斐然而自豪,诗人通过想象,仿佛已经目睹了襄阳的美景与人文。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未亲临襄阳,但对其景致和人文的向往之情。他以“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来表达即使不能亲自前往,能通过他人之口或文字了解襄阳,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诗中还提到了李仲益,描述了他的天赋异禀和自信,年轻时就立志高远,如同大雁般自由飞翔,渴望一展宏图。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有所考验,让他暂时遭遇挫折。尽管如此,李仲益依然努力,不被琐碎事务所累,而是追求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诗中赞扬了李仲益的高远志向和豁达胸襟,以及他与襄阳地方长官的和谐相处,共同享受清谈雅聚的时光。

最后,诗人向鹿门山的隐士提出了问题,鹿门山是襄阳附近著名的山峰,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隐居之地。诗人询问鹿门翁的遗迹是否仍然存在,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襄阳的壮丽风光、人文魅力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595)

释道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访勤上人

断桥苍壁倚溪斜,赤叶枫林噪晚鸦。

可怕岭云埋径路,会寻流水到君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答柯山晓上人

风骚古人事,而我岂所长。

儿曹嗜章句,馀习未易忘。

根源本无有,真若夏潦潢。

道人气拔俗,吾党称俊良。

十年依丛林,实以道自将。

禅馀喜赋咏,妙语逾圭璋。

世眼独未识,深丛閟孤芳。

锋锥必颖脱,安肯久处囊。

子宜力自勉,声问终扬扬。

吾言岂知子,老大殊荒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俞伯谟宣德赴辟成都

我生落拓如虚舟,万里江湖随演漾。

君今禄仕亦我同,南北悠悠无定向。

故乡回首海东头,兄弟十年官塞上。

才高质美众所奇,杞梓豫章非冗长。

辟书交飞上庙堂,肯使须臾事闲旷。

秦山峥嵘堑戎虏,自古征人愁怅望。

剑门栈阁天下危,去马来车魂欲丧。

羡君年少勇攀跻,足蹑青冥身益壮。

旧游陈迹想依然,感物怀亲情独怆。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次韵文饶同自龙井出资国度泛舟以归北山

踞虎奔犀列万形,奇观真已过南屏。

萦云细路杳无尽,落石飞泉静有声。

十里平湖初卷葑,一天秋色共扬舲。

停桡共过孤山寺,寂寂林僧半掩扃。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