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谣.咏破砚

补天无分,怎宽顽身世,也感郎当。

何物纤儿曾一掷,帝鸿年历难详。

眼早鸲枯,尾真龙断,怪事等南唐。

瓦全多矣,让他高踞文房。

还怕春社抛堶,秋闺压线,珍护比香姜。

完本初心残亦数,总留神骨坚方。

角折都忘,舌存偏喜,终古石交长。

我生为命,百年休报田荒。

形式:

鉴赏

这首《百字谣·咏破砚》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块破砚的命运与价值。诗人章钰通过这首词,不仅赞美了砚台的实用价值,更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开篇“补天无分,怎宽顽身世”,以“补天”典故起笔,暗喻砚台虽不能补天,却能承载书写之责,宽慰着平凡的身世。接下来“何物纤儿曾一掷,帝鸿年历难详”,以“纤儿”轻掷之物对比砚台的久远历史,暗示砚台虽小,却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流转。

“眼早鸲枯,尾真龙断”两句,生动描绘了砚台的残缺之美,仿佛是时间的痕迹,更是历史的见证。接着“瓦全多矣,让他高踞文房”,表达了对完整事物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了残缺之物的独特价值,它们在文房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还怕春社抛堶,秋闺压线,珍护比香姜”,进一步阐述了砚台在不同场合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春社的仪式还是秋闺的日常,它都被视为珍贵之物,得到妥善的保护。这里将砚台与春社的抛堶、秋闺的压线相提并论,突出了其在文化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完本初心残亦数,总留神骨坚方”,这两句揭示了砚台即使残缺,其内在的精神和品质依然坚韧不屈,这正是其价值所在。最后“角折都忘,舌存偏喜,终古石交长”,表达了对砚台的赞美,即便外在形态有所缺失,但其内在的品质和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石交”)却能长久保持。

“我生为命,百年休报田荒”,结尾处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时间的感慨,即使生命有限,也要珍惜每一刻,不让时光荒废。

整首词通过对一块破砚的咏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器物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时间、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4)

章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无闷.题五峰草堂图卷,苍虬为愔仲绘

丛桂留人,今日付谁,聊趁愁边写与。

有五老嵯峨,自来庭户。

多少神仙境界,恁赋出、孤蓬惊沙句。

曰归赋罢,呼猿放鹤,料天难许。羁绪。托豪素。

想觅壑寻邱,幼舆前度。羡结社西泠,旅鸥分住。

传有知言作者,入画苑、名防争墩误。

转笑我、头白天涯,还梦石湖渔趣。

形式:

渡江云.咏桂

灵根生自直,金风玉露,特地酿天香。

岿然仙客号,月殿岧峣,手种记寒簧。

含贞吐烈,越高华、越见芬芳。

谁似君、婆娑云外,惯染御衣黄。吟商。

荷觞倦后,菊约联初,向岩阿延赏。

有阿师、吾无隐尔,指点当场。

小山剩有留人处,怕相逢、败兴吴刚。

馨逸甚,冬容看伴松篁。

形式:

画堂春.咏烛,用山谷体

回思折堲侍尊行。到今还伴宵长。

六龙衔照杳难望。投箧感冬郎。

依旧摊书举,误由他、凿壁偷光。臣精不惜自销亡。

坠泪替人忙。

形式: 押[阳]韵

剔银灯.闻雁

漂泊天涯怎了。秋雨秋风偏早。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声声云表。

还突过、蝉哀蛩悄。肯替稻梁计较。海思云愁多少。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如何是好。

听鹃后、添番烦恼。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