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德夫

一种金籯业,相传五世馀。

贫同司马壁,富有善和书。

四子供甘旨,诸生问起居。

典刑无复在,丹旐泣随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一种传家宝,历经五代犹留存。
贫穷如司马光家壁立无文,财富仅剩善本书籍。
四个儿子侍奉父母饮食,众多学生询问生活起居。
昔日典范已不在,只有丧旗伴着灵柩凄凉前行。

注释

金籯:古代盛财物的竹笼,象征贵重遗产。
司马壁:指司马光家境贫寒,墙壁无饰。
善和书:珍贵的书籍,可能指教育或学问的象征。
典刑:典范、榜样,此处指家族过去的荣耀。
丹旐:红色的丧幡,表示哀悼。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悼念故人李德夫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李德夫家族的财富传承和生活状况,展现了其家族的兴衰历程和个人品格。

"一种金籯业",以"金籯"象征丰厚的家业,暗示李德夫家族曾有过显赫的财富。"相传五世馀",说明这种财富已经经历了五代人的积累和传承,显示出家族历史的悠久。

"贫同司马壁,富有善和书",将家族的贫富变化与司马迁的典故相提并论,暗示李德夫虽然家道中落,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教化和文化传统,重视教育,家中藏书丰富。

"四子供甘旨,诸生问起居",描绘了李德夫对子女的关爱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和睦,即使在贫困中,也能互相扶持,关心彼此的生活。

最后两句"典刑无复在,丹旐泣随车",表达了对李德夫去世的哀悼,"典刑"代表他的道德典范已不在,"丹旐"是丧葬时使用的旗帜,"泣随车"则形象地写出亲友送葬时的悲痛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家业变迁为线索,赞扬了李德夫的人格魅力和家族精神,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挽杜华父

乡里多遗老,朝廷少用儒。

公初升国学,官止教生徒。

卫道心犹壮,忧时骨已臞。

遥知埋玉处,风雨暗山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挽闲闲真人父司徒

堂堂遗一老,五福寿而康。

系出安仁谱,身居荣禄乡。

春山樵独隐,晚圃菊尤香。

有子知何憾,骑龙下大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陆义斋二首(其二)

生平意气每相期,岁晚行藏各自知。

见事略同因抚掌,忧时不语共攒眉。

阖棺已矣公何憾,闻笛凄然我独悲。

回首秋山寒雨外,青松滴泪作枯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挽陆义斋二首(其一)

四持宪节遍南方,屡表陈情返故乡。

殊俗今犹歌德政,老天胡不爱忠良。

山空虎逝狐狸出,春去花残蛱蝶忙。

五十人生不称夭,独怜华发在高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