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四弦琴的声音与琵琶不同,它轻弹出珍珠般的音符,像细碎的铃声摇曳。
指尖下的琴音透着凄凉,如同北风的悲鸣,又似胡人的语言在耳边清醒地响起。
琴声似乎在诉说都尉对京城的深深思念,又像明妃厌倦了异国的宫殿。
被贬的旅客和你都想借此琴声劝谏,但这触动心肠的旋律,易让人断肠,最好不必再听。

注释

四弦:指筝或四弦琴,一种古代弦乐器。
琵琶:中国古代传统弹拨乐器。
真珠:比喻琴声圆润如珍珠般。
细撼铃:形容琴声细腻而有节奏。
商风:指秋天的风,常象征凄凉。
飒飒:风声。
舌头胡语:借指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
苦醒醒:形容声音清晰而刺耳。
都尉:古代武官名,这里可能指被贬的将领。
京国:京城,首都。
明妃:指王昭君,因远嫁匈奴,故称明妃。
虏庭:对敌对国家朝廷的蔑称。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共君:与你,指共同听琴的人。
春肠:比喻柔肠,多情的心肠。
易断:容易伤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听闻琵琶之声的情景,并通过对琵琶声线的刻画,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去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琵琶声与四弦相比,更显得凄清而哀怨,它如同散落的珠玉撞击铃铛,发出细碎而又连绵不绝的音响。诗人通过这种声音传达出一种悲凉和孤独的情感。

"指底商风悲飒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中的哀伤之情,如同商调中的悲曲般令人感到心中涟漪。"舌头胡语苦醒醒"则是说这种声音如同异域的语言,让人听了不仅难以入睡,甚至连梦想都被唤醒,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苦楚。

诗人的情感随着琵琶声而起伏,他开始怀念古时的都尉和京城,甚至是那位厌恶边塞战乱的明妃。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的情感共鸣,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时光的无尽思念。

最后两句"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则是诗人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心声,但在春天这种情感尤为脆弱,不必深究。这里传达了对友人的依赖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琵琶之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和个人记忆的深刻怀念,以及在春日里这种情感的复杂交织。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春村

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农夫舂旧谷,蚕妾捣新衣。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风光引步酒开颜,送老消春嵩洛间。

朝蹋落花相伴出,暮随飞鸟一时还。

我为病叟诚宜退,君是才臣岂合闲。

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复登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川

九十不衰真地仙,六旬犹健亦天怜。

今年相遇莺花月,此夜同欢歌酒筵。

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

留君到晓无他意,图向君前作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夜宿直

三月十四夜,西垣东北廊。

碧梧叶重叠,红药树低昂。

月砌漏幽影,风帘飘闇香。

禁中无宿客,谁伴紫微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