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吟

三十年为世,吾今迫六旬。

儿时前辈尽,乱后善人贫。

未测前途闇,空追往迹陈。

所亲化埃土,犹入梦魂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三十年已过去,我现在接近六十岁。
年少时的长辈都已离去,战乱后的好人都陷入贫困。
未来道路不明朗,只能空想过去的辉煌。
亲近的人化为尘土,却仍频繁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注释

三十年:三十年的时间。
迫:接近。
六旬:六十岁。
前辈:年长的人。
尽:全部。
乱后:战乱之后。
善人:善良的人。
前途:未来的路。
闇:不明朗。
往迹:过去的经历。
陈:旧的,过去的。
所亲:亲人。
化埃土:化为尘土,指去世。
犹:仍然。
梦魂:梦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对人生、时光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开篇“三十年为世,吾今迫六旬”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三十年的光阴如同过眼云烟,而现在自己已步入老年。

接下来的“儿时前辈尽,乱后善人贫”则是对个人经历和社会变迁的回顾。诗人提到儿时的长辈都已经不在,而动乱之后,那些善良的人们也变得贫穷,这里流露出一种时代沧桑和人事更迭之感。

“未测前途闇,空追往迹陈”表现了诗人面对未来迷茫的态度,同时又无法割舍过去的回忆。这里“未测”表明未来不可预知,而“空追往迹”则是无奈地去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事情。

最后,“所亲化埃土,犹入梦魂频”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深。在诗人看来,即便是亲人长眠于黄土,也会经常出现在自己的梦中,这种思念之情愈发凸显了时间无法抚平心灵的伤痛。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和时代变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

巢燕春泥久已融,虞弦节近鼓薰风。

枝枝烂熟樱桃紫,朵朵争妍芍药红。

冠豸霁威贤御史,雕虫得隽老诗翁。

十分蚕麦今年稔,我辈何妨酒一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其五)

后生谁识旧西湖,除却山僧树总无。

何至梅仙坟亦掘,惟应葛岭鬼当诛。

红裙鞭镫追游女,白首端章笑腐儒。

两盏三杯更多感,不如烂醉眼模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其四)

生长西湖死葬湖,兴言舟子与农夫。

全家衣食凭摇橹,历世儿孙学荷锄。

布衲劣兼蓑笠有,齑汤恐并酱醯无。

金盘玉箸环歌舞,午鬨昏空一任渠。

形式: 七言律诗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其三)

暮年无不与心违,节物过从事总非。

何处青梅尝煮酒,谁家红药试单衣。

半酣便合拿舟去,骤热犹容借扇归。

忽忆向来独立处,雪天閒看白鸥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