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来抱懒炙孤灯,临水禅楼独自登。
鸟道草深云宛宛,鱼湖波定月澄澄。
诗联呈佛方堪读,俗语污人不可应。
归隐南峰峰下宅,纵谈今日岂无僧。
这首宋诗《寓富池双泉寺三首(其三)》是董嗣杲所作,描绘了夜晚在禅寺中的独处情景。首句“晚来抱懒炙孤灯”展现了诗人傍晚时分,慵懒地坐在灯下的情景,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孤独。接着,“临水禅楼独自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临近水面的禅楼,环境清幽,富有禅意。
“鸟道草深云宛宛”通过描绘鸟儿飞行的小径淹没在茂密的草丛中,云雾缭绕,暗示了山林的深远和神秘,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而“鱼湖波定月澄澄”则描绘了湖面平静如镜,月光皎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空灵的氛围。
“诗联呈佛方堪读,俗语污人不可应”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与世俗语言的不同态度,他认为只有清净的诗句才能配得上禅修的意境,世俗的语言则会玷污这份纯净。最后,“归隐南峰峰下宅,纵谈今日岂无僧”表达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即使在交谈中,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僧侣进行高雅的对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寺夜晚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禅思,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
不详
丹枫叶叶委江塘,旅况空馀古锦囊。
阙下有家劳梦寐,灯前无酒遣荒凉。
陈踪浮泛栖僧舍,往事消磨落客床。
世态自应酬酢懒,已拚双鬓受年光。
蛰龙潜介入寒泓,极目沧江浪不生。
沙渡解舟人语众,淮山纵火烧风鸣。
身栖萧寺蓬窗久,雪压槃塘草店明。
莫说此为孤陋地,白云流水助吟情。
的皪繁英贴翠鞭,流波拂影自牵连。
柔条袅画粘琼靥,小叶抽春垒玉钿。
冷艳远疑冰剪处,秾华低灿月明天。
莫欺露卉云丛乱,暗引迷香采蝶眠。
遥遥殊积入山心,勇涉湖西且解襟。
当暑行松探古迹,追凉踏藓入晴林。
信知净境无三伏,犹幸悭囊有几金。
白酒青衣随所遇,此来祗为此僧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