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湖净寺听僧乐梵呗

天涯知己集琳宫,文武升沉气味同。

仙乐几回来座上,梵音半夜落天中。

幻身何日脱尘劫,慧眼于今识色空。

兴尽归来情不尽,晨昏隐隐丽谯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远方知心人在琳宫聚会,文人武将命运起伏气息相通。
仙乐不知多少回在席间回荡,深夜梵唱如落天际。
何时能从尘世束缚中解脱幻化之身,如今智慧之眼洞悉万物空无。
兴尽归去,情感却难尽,日出日落,丽谯楼东景色依然清晰可见。

注释

天涯:形容遥远的地方。
知己:了解并深深信任的朋友。
琳宫:宫殿或仙境般的美丽地方。
文武:文臣武将。
升沉:上升和下降,这里指人生的起起落落。
气味:这里比喻共同的性格和志趣。
仙乐:神仙般的音乐。
梵音:佛教中的神圣声音。
半夜:深夜。
落天中:飘入天空。
幻身:虚幻的身体,可能指世俗生活。
尘劫:尘世的苦难和轮回。
慧眼:智慧的眼睛。
色空:佛教术语,指万物的本质为空无。
兴尽:兴致已尽。
情不尽:情感未尽。
晨昏:早晨和黄昏。
丽谯东:美丽的城楼东边。

鉴赏

这首宋诗《宿西湖净寺听僧乐梵呗》是赵善漮所作,描绘了诗人寓居西湖净寺时,聆听僧人演奏的音乐和梵呗(佛经歌咏)的场景。首句“天涯知己集琳宫”形象地写出诗人与僧侣们在寺庙这一清净之地相聚,如同远方知交般亲近。"文武升沉气味同"则暗示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心灵相通,有着相似的志趣。

“仙乐几来回座上”描绘了僧人的音乐如仙籁般悠扬,多次在诗人耳边回荡,给静夜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超凡。"梵音半夜落天中"进一步强调了梵呗的深远意境,仿佛直达天际,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幻身何日脱尘劫”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解脱生死的向往,而“慧眼于今识色空”则揭示出诗人通过音乐和佛法,洞悉了世间万物的虚幻本质。最后,“兴尽归来情不尽,晨昏隐隐丽谯东”以景结情,诗人虽离开寺庙,但那份禅意与情感却如晨昏之光照亮了东边的城楼,余韵悠长。

整首诗通过视听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佛教音乐的深深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美学追求。

收录诗词(3)

赵善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其一)

閒向西山顶上游,碧天高挂晚云收。

雨馀花气浓如酒,风鼓松声冷似秋。

险句每惊神鬼泣,雅怀不贮古今愁。

恍疑身在蓬莱境,笑指前溪当弱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西山(其二)

古庙嵯峨占地灵,四山环抱耸螺青。

松坛鹤去云无伴,石洞龙归雨亦腥。

弛担樵歌屯别径,倚蓬渔笛起前汀。

个中真觉凝眸豁,一点心无俗虑萦。

形式: 七言律诗

雪中驾幸敝庐恭纪

贞元重数荚,滕六剧霏花。

漠漠初濡砌,皑皑欲聚沙。

闾阎银作界,宫阙玉为家。

调鼎惭盐撒,沾温觉絮加。

瑞凝三殿瓦,欣动五云车。

冰柱撑茅屋,琼枝拥翠华。

微行停跸警,冷漏静街哗。

具野曾无隗,磻溪岂问牙。

公然门驻辇,那信室盘蜗。

积素堪麟画,飞黄想兔罝。

一庭看曳练,十道趣宣麻。

戎索筹先后,雄才辨等差。

神威殷地轴,御指落天花。

表贺甘朝稳,裴功敢夜誇。

雪山行献琯,早晚到星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游延福寺

行行出西郊,稍觉嚣尘远。

风景既已殊,硗确颇忘倦。

南安古雄州,今亦壮哉县。

九日一佳景,居然在郊甸。

地高瞰川原,林杪露堂殿。

晋朝松百章,存者才一见。

岁月不我留,寒暑几更变。

当年秦隐君,轩冕非所羡。

间关剡溪来,至此获胜践。

结庐巢其巅,穴石为之砚。

城市不到足,公卿罕窥面。

邂逅有至交,相从情缱绻。

缅怀兴元年,致位在台铉。

扶持公道开,不绝几如线。

一言才见疏,斥逐遽遭谴。

天教流落馀,乃遂山林愿。

当年筑室处,遗址了难辨。

独有高士峰,千载猿鹤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