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十六)

中春阳和起,嘉观临四方。

刻石颂功德,从臣纪攸长。

上以献泰成,下威六暴彊。

郡县乃作始,经纬不踰行。

荐号立大义,昭设咸有章。

濯俗谅已美,刑名非恒常。

鞭箠出顽夫,二世寻灭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春时节,阳光温暖,美好的景象遍布四方。诗人通过刻画石碑颂扬功德,记录从臣们的功绩,展现了上层社会对泰成的敬献与对六暴之国的威慑。郡县的建立标志着新的开始,其规划与治理都遵循着既定的准则,不越雷池一步。

诗中提到的“濯俗”意为净化风俗,表明社会风气得到了改善。“刑名非恒常”则暗示法律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最后,“鞭箠出顽夫”表达了通过严苛的手段可以改变顽固之人,但同时也暗含了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二世寻灭亡”,即这种极端手段最终会导致政权的衰败。

整体而言,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社会治理以及道德教化等多方面的思考,既有对过去辉煌成就的赞颂,也包含了对权力滥用可能带来的恶果的警醒。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杂兴(其一)

伯牙负高操,引曲辄入神。

从师蹈东海,延颈四无人。

洪波荡大壑,悲鸟方号群。

白日坐失色,山林忽不分。

精气一以变,此调得其真。

世俗蔽闻见,千载递相因。

遗世伎始妙,绝弦多苦辛。

自非钟子期,古道难具陈。

形式: 古风

杂兴(其二)

离朱不逆景,师旷不逆风。

所用一以失,化为瞽与聋。

辔策出大御,绳墨出巧工。

顾眄即千里,结构临层穹。

束手宁自甘,徇人道乃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兴(其三)

良材出大国,群构集明堂。

欂栌相支持,榱桷硕且长。

飞栋郁云兴,高轩间重梁。

众人称壮丽,输子起彷徨。

柱小亦已挠,朽蠹处中央。

迨天方晦阴,室家罗四厢。

行者苦无休,居者歌慨慷。

风雨一漂摇,不知僵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兴(其四)

良马踬路岐,善言踬嫌疑。

称乐自云早,日月寝已驰。

黄金不可作,美酒多所宜。

清风响高唱,令德含妙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