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黄仙裳南归

长安松下读书人,皂帽萧然迥出尘。

暂傍香台寻胜侣,却乘秋水问归津。

诗传摩诘真如画,豪拟元龙未觉贫。

犹记高楼吟啸处,十年迢递海陵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清代徐秉义的《秋日送黄仙裳南归》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在长安松下读书的场景。首句“长安松下读书人”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儒雅风范,身在繁华都城,却能静心研读,超脱世俗。第二句“皂帽萧然迥出尘”通过“皂帽”和“萧然”展现出读书人的朴素与不凡气质,犹如尘世之外的隐逸之士。

“暂傍香台寻胜侣”写诗人陪同友人黄仙裳在香台附近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知识文化的共同追求。“却乘秋水问归津”则寓言性地表达了对友人南归之路的关切,以秋水比喻友人离去的遥远和人生的无常。

“诗传摩诘真如画”将黄仙裳的诗歌才华比作王维(字摩诘)的绘画技艺,赞美其作品意境如画,富有诗意。“豪拟元龙未觉贫”借东汉名士陈登(字元龙)自比,表达友人虽身处贫困,但才情豪迈,不以为意。

最后两句“犹记高楼吟啸处,十年迢递海陵春”回忆起过去在高楼之上,两人一同吟啸的时光,感叹时光荏苒,十年过去,友人南行至海陵,距离遥远,情感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展现了读书人的风雅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收录诗词(1)

徐秉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蛩

乡国三千里,寒蛩总一声。

遥知闺阁内,共此别离情。

响入秋砧细,愁先朔雁鸣。

银灯何太苦,起坐到天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舟中杂感二首(其二)

雀啄黄花满眼蒿,雁连云影下空濠。

投人自贱隋明月,无褐空思秦复陶。

碣石寒砧催玉露,广陵秋树接银涛。

应知雨雪前途盛,岁暮谁怜左伯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湖上赠夏卤均

青丝一骑出长安,明圣湖头把钓竿。

花柳坐催名士老,湖山约与酒人看。

好凭酬唱东西屋,莫妒声名大小冠。

昨夜新诗欺《白雪》,雪儿歌罢不胜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泇河道中

峄山湖畔峭帆飞,菰蒋菖蒲满钓矶。

犍犊群来知近市,野凫浴久觉船稀。

摊书客倦乌皮几,听雨凉生白夹衣。

此去江淮行不远,黄鱼正美雪鲥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