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徐秉义的《秋日送黄仙裳南归》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在长安松下读书的场景。首句“长安松下读书人”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儒雅风范,身在繁华都城,却能静心研读,超脱世俗。第二句“皂帽萧然迥出尘”通过“皂帽”和“萧然”展现出读书人的朴素与不凡气质,犹如尘世之外的隐逸之士。
“暂傍香台寻胜侣”写诗人陪同友人黄仙裳在香台附近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知识文化的共同追求。“却乘秋水问归津”则寓言性地表达了对友人南归之路的关切,以秋水比喻友人离去的遥远和人生的无常。
“诗传摩诘真如画”将黄仙裳的诗歌才华比作王维(字摩诘)的绘画技艺,赞美其作品意境如画,富有诗意。“豪拟元龙未觉贫”借东汉名士陈登(字元龙)自比,表达友人虽身处贫困,但才情豪迈,不以为意。
最后两句“犹记高楼吟啸处,十年迢递海陵春”回忆起过去在高楼之上,两人一同吟啸的时光,感叹时光荏苒,十年过去,友人南行至海陵,距离遥远,情感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展现了读书人的风雅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语言优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