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日游仙人洞

蝉引秋风上桂枝,登山临水不胜悲。

兽蹲虎踞石见怪,天划神刓洞出奇。

无复碧蓝鸡刷羽,空馀青栗猬攒皮。

傥分衲子三椽屋,当与仙人五日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蝉鸣唤起秋风攀上桂树,登山涉水满心悲伤。
猛兽静坐如虎守石显奇异,天空划痕似神工洞穴生奇景。
再无翠绿的鸡梳理羽毛,只见青色刺猬聚集成群。
如果能分得僧人的三间小屋,我愿与仙人共享五个朝夕时光。

注释

蝉:秋天的昆虫,叫声清脆。
引:召唤。
秋风:秋季的凉风。
桂枝:桂花树枝。
登山临水:登山观水。
不胜悲:难以承受悲伤。
兽蹲虎踞:猛兽静坐如虎。
石见怪:石头显得奇特。
天划神刓:天空的痕迹仿佛神工所为。
洞出奇:洞穴中展现出奇妙景象。
碧蓝:鲜艳的绿色。
鸡刷羽:鸡梳理羽毛的动作。
空馀:只剩下。
青栗猬:青色的刺猬。
攒皮:聚集在一起。
傥:如果。
衲子:僧人。
三椽屋:三间小屋。
仙人:神仙。
五日期:五个朝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游历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神秘奇异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蝉引秋风上桂枝”,秋风轻拂,蝉虫随之登上桂树的枝头,似乎在呼唤着某种秋意,也预示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接着“登山临水不胜悲”,诗人登上了山巅,临近了水边,但这种壮丽景色却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这种悲,是对凡尘的超越还是对仙境的无常?又或者是对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兽蹲虎踞石见怪,天划神刓洞出奇”,这里描述了一幅奇异的画面:野兽在岩石间栖息,天空中似乎有神秘力量在切割,洞穴中透露出不寻常的光芒。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也映照出了诗人对超自然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无复碧蓝鸡刷羽,空馀青栗猬攒皮”,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色:没有了碧绿色的鸡在树梢上整理羽毛,只剩下空荡荡的青石和松鼠紧紧地蜷缩着。这里的“无复”与“空馀”,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觉。

最后,“傥分衲子三椽屋,当与仙人五日期”,诗人描述了自己居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中,每隔五天就与那位隐逸的仙人相会。在这里,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也许这就是他所向往的超凡脱俗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奇异现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神秘世界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世间纷扰与尘俗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七月十四夜月分韵得明字

澹澹烟覆渚,呜呜角收声。

白毫万丈光,下注千山倾。

良夜三五时,玉楼十二城。

皇天老眼开,碧湛双瞳睛。

窥我读书窗,徘徊到天明。

风从树头来,挟我入太清。

飞萤转蒿丛,熠耀徒营营。

露气下庭宇,秀爽凌冠缨。

以兹无尽景,对此不平鸣。

不如使云遮,寂历忘吾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人日雪

天公号令今年早,阿香动地连催晓。

今朝才及七日人,却见长空六花扰。

我独砖炉坐画灰,扶杖出门愁屐倒。

细挑生菜羹鼎香,落尽梅花妆额巧。

诗成思发在花前,更愿晴多怕晴少。

君不见贞观有道几成康,谁其致此唐文皇。

一时献纳尽豪杰,郑公臣徵尤激昂。

当年入见适此时,见谓人日宜相当。

有如此人当此日,整顿乾坤才顷刻。

形式: 古风

八月十四夜对月效李长吉

雨江洗出揉蓝天,结璘下铺白玉筵。

尾箕斗牛珠一穿,连晖接影堕我前。

整襟危坐天地默,不知夜漏下几刻。

飞萤一点从外入,白露下湿桂子香。

蓝桥云英正卖浆,金盘荔枝龙眼双。

形式: 古风

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尝作十诗因次其韵(其七)

兹辰驭北风,所至有东道。

把袂问浮邱,馈芝走商皓。

著裙拜木公,献宝出富媪。

气平四大和,以此可却老。

长生等终古,彭祖是亦夭。

有客诣理窟,相过或谈妙。

再拜有所乞,乞我如瓜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