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花下闲看

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

云鬟照水和花重,罗袖抬风惹絮迟。

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

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十里长路上尘土飞扬,骏马驰骋,正是在碧莲峰下春游的好时节。
女子的发髻映照在水中,与繁花一同显得沉重,轻盈的衣袖在风中扬起,却迟迟不舍得拨开飘飞的柳絮。
她似乎无意去邀请那春日的妩媚,或许心中还在为袁熙流泪怀念。
如烟似梦的往昔哪里去寻找呢?只见溪边的柳树回望时,已是万缕千丝。

注释

十里香尘:形容路途遥远且春意盎然,香尘指带有花香的尘土。
扑马飞:形容马奔跑时尘土飞扬的情景。
碧莲峰:地名,这里泛指风景秀丽的山峰。
踏青时:春季郊游、赏花的时节。
云鬟:形容女子高耸的发髻,如同云朵般美丽。
照水:头发在水中的倒影。
和花重:与花儿一同显得沉甸甸,比喻妆容华丽或心情沉重。
罗袖:轻薄丝质的衣袖。
抬风:随风扬起。
惹絮迟:因风中柳絮而动作缓慢,也寓意思念之情难以割舍。
可便无心:岂能无意。
邀妩媚:享受或邀请春日的美好。
还应有泪:应当还有泪水。
忆袁熙:袁熙,此处代指过去的恋人或美好时光,具体人物根据上下文虚构。
如烟如梦:形容往事如同烟雾和梦境一般虚幻、难以捉摸。
争寻得:哪里去寻找。
溪柳回头:柳树仿佛在回望,比喻留恋或思绪万千。
万万丝:形容柳条众多,也象征思绪纷繁复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闲适的景象,诗人在上巳日(农历四月初八)乘坐马车,在花下漫游。"十里香尘扑马飞"一句,通过“香尘”来形容春天的花粉,"扑马飞"则形象地表现了马车行驶时扬起的尘土和花瓣相互交织的情景。

"碧莲峰下踏青时"表明诗人在碧莲峰下的绿色草地上漫步,享受着春天的美好。"云鬟照水和花重"中,“云鬟”指的是头发或发髻,这里可能是对周围景色的比喻,表示云雾缭绕,使得水面与花朵显得更加鲜艳重叠。

"罗袖抬风惹絮迟"则描写诗人在春风中轻轻扬起衣袖,因而不禁被柔和的春风所牵绊,步履不前。这里通过“罗袖”和“惹絮迟”,突出了女性的温婉与春日游玩的悠闲。

"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一句中,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虽然现在的心境已经不同,但对于过往的温情依旧会产生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则通过“如烟如梦”的比喻来形容对美好时光的追寻和不舍。"溪柳回头万万丝"中,“溪柳”指的是河边的垂柳,而“万万丝”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对那一段情感纠葛的无尽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花下闲适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展现出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留恋。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上阳宫辞

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

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夜闻啼禽

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

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

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此时归梦随肠断,半壁残灯闪闪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书怀

傍岩依树结檐楹,夏物萧疏景更清。

滩响忽高何处雨,松阴自转远山晴。

见多邻犬遥相认,来惯幽禽近不惊。

争得便誇饶胜事,九衢尘里免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