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
云鬟照水和花重,罗袖抬风惹絮迟。
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
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闲适的景象,诗人在上巳日(农历四月初八)乘坐马车,在花下漫游。"十里香尘扑马飞"一句,通过“香尘”来形容春天的花粉,"扑马飞"则形象地表现了马车行驶时扬起的尘土和花瓣相互交织的情景。
"碧莲峰下踏青时"表明诗人在碧莲峰下的绿色草地上漫步,享受着春天的美好。"云鬟照水和花重"中,“云鬟”指的是头发或发髻,这里可能是对周围景色的比喻,表示云雾缭绕,使得水面与花朵显得更加鲜艳重叠。
"罗袖抬风惹絮迟"则描写诗人在春风中轻轻扬起衣袖,因而不禁被柔和的春风所牵绊,步履不前。这里通过“罗袖”和“惹絮迟”,突出了女性的温婉与春日游玩的悠闲。
"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一句中,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虽然现在的心境已经不同,但对于过往的温情依旧会产生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则通过“如烟如梦”的比喻来形容对美好时光的追寻和不舍。"溪柳回头万万丝"中,“溪柳”指的是河边的垂柳,而“万万丝”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对那一段情感纠葛的无尽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花下闲适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展现出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留恋。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
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
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
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此时归梦随肠断,半壁残灯闪闪明。
傍岩依树结檐楹,夏物萧疏景更清。
滩响忽高何处雨,松阴自转远山晴。
见多邻犬遥相认,来惯幽禽近不惊。
争得便誇饶胜事,九衢尘里免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