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
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
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此时归梦随肠断,半壁残灯闪闪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难寐的孤独感受和对往昔情事的回忆。开篇“漠漠苍苍未五更”表达了时间的静谧与深邃,夜色如墨,时间仿佛凝固而又漫长。接着,“宿禽何处两三声”则是诗人在这种寂静中听到了鸟儿的啼叫声,这些声音似乎触动了诗人的某种情绪。
“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夜晚可能发生的声音原因,或许是河流的水波击岸,或许是突如其来的暴雨。这些自然界的动静都映照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伤。
“金屋独眠堪寄恨”一句,通过对豪华住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感。他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只能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心中。这里的“金屋”可能象征着一种隔绝与世隔离的情境。
“商陵永诀更牵情”则是对往事的缅怀和不舍。商陵可能是一处特定的地点,或许与诗人过去的情感经历有关,"永诀"意味着永别,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法割舍。
“此时归梦随肠断”一句,则是对内心情绪的深刻描写。夜晚难以入睡,思绪万千,梦境如同断了线的肠子一般扭曲而痛苦。这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痛楚和无法解脱。
最后,“半壁残灯闪闪明”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摹。昏黄的灯光在墙角闪烁,照亮了诗人孤独的夜晚,也映出了他内心的不安与无助。这灯光仿佛是诗人唯一的伴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深邃而又有些许忧伤的夜晚世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情感的不舍。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傍岩依树结檐楹,夏物萧疏景更清。
滩响忽高何处雨,松阴自转远山晴。
见多邻犬遥相认,来惯幽禽近不惊。
争得便誇饶胜事,九衢尘里免劳生。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尽日捲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穿云落石细湔湔,尽日疑闻弄管弦。
千仞洒来寒碎玉,一泓深去碧涵天。
烟迷叶乱寻难见,月好风清听不眠。
春雨正多归未得,只应流恨更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