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正旦会朝

阊阖春回旭日鲜,花光摇曳佩仙仙。

金莲漏下催初刻,玉笋班齐祝万年。

香拥衮龙开黼座,风回笙鹤舞钧天。

朝元法曲谁传得,归醉蓬莱话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桷的《次韵正旦会朝》描绘了宫廷正旦朝贺的盛况,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庆典的庄严与祥和。

首句“阊阖春回旭日鲜”,开篇即以“阊阖”象征皇宫之门,春回大地,旭日初升,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华贵而充满活力的基调。

“花光摇曳佩仙仙”一句,将花光与仙人的佩饰相映成趣,不仅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赋予了场景以超凡脱俗的意境。

“金莲漏下催初刻,玉笋班齐祝万年”中,“金莲”与“玉笋”分别指代钟表与官员,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朝臣的整齐排列,表达了对皇恩万年的祝愿。

“香拥衮龙开黼座,风回笙鹤舞钧天”则进一步展示了仪式的庄重与神秘,香烟缭绕,衮龙袍开,黼座开启,仿佛引领着人们进入了一个神圣的天地,笙鹤齐鸣,舞动于九天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

最后,“朝元法曲谁传得,归醉蓬莱话日边”两句,以疑问的形式引出对朝元法曲的追寻,暗示了这种音乐的高深与难以言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蓬莱的向往与归隐之意,使得整首诗在赞叹皇家庆典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次韵正旦会朝》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再现了元代宫廷正旦朝贺的壮观场面,既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尊贵,又蕴含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一)

人说江湖少旧僧,悬崖高挂一枝藤。

采苓欲取千年魄,击石曾烹六月冰。

天上星辰端历历,胸中楼阁自层层。

相逢止说前朝事,知是松源第四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二)

青鞋高挂天平壁,指点云门三两峰。

禅榻已容黄叶覆,诗瓢从把碧苔封。

晓风残月千村橹,细雨疏烟隔水舂。

我向京城疑老尽,吴山清浅越山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三)

独木山寮不出门,一瓶一钵送朝昏。

岩迷鸟迹千崖泣,松吼龙吟万壑奔。

掩息端如鸡抱子,爱閒屡见竹生孙。

海门月落寒潮急,准拟乘槎与共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四)

玉几峰头第一枝,老禅吃吃我深知。

曾将铁杵敲冰骨,似怪铅刀割蜜脾。

法外无心犹涉解,句中有眼即成疑。

袈裟不展蒲团稳,此是开元妙总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