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西苑径上人见深居冯常簿求寺记

西苑宝峰麓,占地宽一弓。

梵放殷青冥,与峰相长雄。

鬼域何方来,包举归提封。

楼钟不敢鸣,僧趋邻寺钟。

径也铁石姿,直欲笺天公。

天高不可叫,虎豹守九重。

六年长安道,往来如飞蓬。

云开日正杲,死草生华风。

青山复入手,尽埽狐兔踪。

鱼鼓发新响,松桂还旧容。

掘地寻泉源,锄荒理菊丛。

桃李一家春,万古无异宗。

玉色十丈煇,秀润净磨砻。

大书付谁氏,千载深居翁。

他年来读碑,病眼摩朦胧。

为碑三夕留,卧听寒岩松。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苑的宝峰山脚下,占地广阔如同一张弓。
寺庙的梵音高亢入云,与山峰相映成雄伟景象。
幽冥之地从何处而来,都被这里包容在内。
楼上的钟声不敢轻易响起,僧人跑去邻近寺庙敲钟报时。
小径坚硬如铁石,直通天际仿佛要书写天空。
天高无边无法呼喊,只有虎豹守护着重重宫阙。
在这长安六年,我像飘蓬般来去匆匆。
云散见晴,枯草逢春又生绿意。
青山再次握在手中,清除狐狸兔子的踪迹。
鱼鼓奏出新的乐章,松桂恢复了往昔的风貌。
挖地探寻泉水源头,除草整理菊花丛。
桃李同根共荣,万古不变的家族传承。
玉石般的光泽十丈照耀,秀美洁净如精心打磨。
这伟大的诗篇留给谁,千年隐居的老者。
未来某日读碑时,老眼昏花看不清。
为碑驻足三夜,躺听寒岩松声入睡。

注释

西苑:皇家园林。
宝峰麓:宝峰山脚。
梵放:寺庙梵呗声。
提封:疆界,此处指寺庙的范围。
飞蓬:随风飘荡的蓬草。
死草生华风:春天来临,枯草复苏。
一家春:比喻同根同源。
玉色十丈煇:形容玉石般的明亮光泽。
摩朦胧:视力模糊。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西苑宝峰麓的壮丽景色和禅寺的宁静氛围,以及诗人对友人西苑径上人(上人是佛教对僧人的尊称)的深深敬意。首句“西苑宝峰麓”点明地点,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山峰的雄伟和寺庙的庄重,暗示佛法宏大,超越世俗。诗人感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以及时间在人世间的流转,“六年长安道,往来如飞蓬”,表达了诗人自己漂泊的经历。

“云开日正杲,死草生华风”象征着希望和生机,暗示友人深居之处的转变与新生。诗人期待友人能像青山般重获新生,清除杂乱,恢复松桂的原貌。“掘地寻泉源,锄荒理菊丛”展现了友人勤劳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诗人以“桃李一家春,万古无异宗”表达对佛法普照众生的信念,以及对友人品德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寓言式的表达,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佛法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191)

释道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诚上人

长安城头秋日黄,长安道上秋风凉。

游子念亲从定起,一衲卷云归故乡。

七月八月吴楚路,十里五里东南疆。

遥知子母相见处,篱落黄花吹晚香。

我母今年六十四,千丈白发应沧浪。

石田茆屋归未得,西山几度明斜阳。

因送君行发深省,天地阔远愁茫茫。

他年相寻君勿忘,杨柳当门水满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奕上人

金华道人少而壮,学道苦心知趣向。

俊如秋鹰方振扬,快似马驹绝超放。

无准软顽痴绝痴,领过不消渠一状。

前年相别五峰巅,今年相见松江上。

无影枝头拾得春,要去北山呈伎俩。

北山老人眼?痴,毒手恶拳难近傍。

跨门一机我识渠,脚跟定与三十棒。

形式: 古风

送覃侍者住庵

门上书心字,窗上书心字。

长啸住庵人,不知庵内事。

除却煨芋头,无力收寒涕。

我观从上来,懒瓒较些子。

君勿轻住庵,住庵不容易。

手中长柄锄,上有千古意。

前山粟自锄,后山禾自刈。

客来问有么,牢把柴门闭。

形式: 古风

送愿上人过雪窦兼呈弁山

去年无准死,今年痴绝丧。

二老百世师,一去空天壤。

玉磬与天球,满耳皆新响。

堂堂万钟鼎,横列乳峰上。

愿也天台来,双眉拥青嶂。

要见乳峰人,不作行役相。

碧树明秋花,吹香上藤杖。

长松四十围,悬水一千丈。

到门相见时,为我问无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