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青牛关畔寄孤村,山当屏风石当门。

芳树绿阴连蔽芾,长河飞浪接昆崙。

苔田绿后蛙争聚,麦垄黄时雀更喧。

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青牛关边的孤村里我寄托着思绪,山峦如同屏障,石头权作门户。
茂盛的树木绿荫连绵,浓密深邃,浩荡的长河波浪翻滚,仿佛直通昆仑山。
雨后长满苔藓的田地里,青蛙争相聚集;麦田泛黄时节,麻雀的叫声更加喧闹。
只要心中无欲无求便自然无事烦忧,想要避世又何必非要去那武陵源。

注释

青牛关:指一个假设的地名,代表边远的关隘。
畔:边。
寄:寄托,寓居。
孤村:偏远的、人烟稀少的村庄。
山:自然界的山。
当:充当。
屏风:室内挡风或隔断视线的装饰物,这里比喻为自然屏障。
芳树:开着花或散发着香味的树,形容树木繁茂美好。
绿阴:树木枝叶茂密形成的阴影。
连:连接。
蔽芾: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长河:长长的河流。
飞浪:汹涌的波浪。
接:连接,到达。
昆崙:昆仑山,这里泛指遥远的高山。
苔田:长满苔藓的田地,暗示雨后景象。
绿后:雨后变绿,指春雨滋润后。
蛙:青蛙。
争聚:争相聚集。
麦垄:麦田中的垄沟。
黄时:麦子成熟时,金黄色的季节。
雀:麻雀。
更喧:更加喧闹。
只此:只要这样。
无心:没有杂念,无欲无求。
便:就。
无事:没有烦恼或纷扰。
避人:避开人群,隐居。
何必:为什么一定。
武陵源:桃花源的别称,这里代指避世的理想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意境既有静谧之美,又蕴含着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开篇“青牛关畔寄孤村”即设定了一个偏远幽深的环境,让人感到时间似乎在这里凝固。紧接着,“山当屏风石当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绝与隐逸的氛围。

下一句“芳树绿阴连蔽芾,长河飞浪接昆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秀美,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山水之间不仅是自然风光的交响,也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写照。

接下来的“苔田绿后蛙争聚,麦垄黄时雀更喧”则捕捉到了农村生活中细微的生态变化和生物活动,这些生动的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感,更显现出诗人对生命万象的观察与喜爱。

而“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也是主题思想的集中体现。这里,“无心”意味着超脱尘世的烦恼和欲望,而“无事”则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清净与自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士人对于自然、生命以及精神自由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偶题

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西州酌尽看花酒,东阁编成咏雪诗。

莫道精灵无伯有,寻闻任侠报爰丝。

乌衣旧宅犹能认,粉竹金松一两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商人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北抛衡岳南过雁,朝发襄阳暮看花。

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杨侍郎

云情鹤态莫誇慵,正上仙楼十二重。

吟逸易沈鳷鹊月,梦长先断景阳钟。

奇文已刻金书券,秘语看镌玉检封。

何事春来待归隐,探知溪畔有风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尚颜师

僧中难得静,静得是吾师。

到阙不求紫,归山秪爱诗。

临风翘雪足,向日剃霜髭。

自叹眠漳久,双林动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