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二首(其二)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为深爱的人哭泣,傍晚又为亲人哀悼。
亲爱的都离世了,为何还要独自活着。
生前有多少欢乐时光,骨肉亲情无尽无边。
这些情感化作内心的痛苦,凝聚成鼻子酸楚的辛酸。
悲伤使四肢无力,泪水流尽双眼模糊。
因此虽然只有四十岁,内心却像七旬老人一般苍老。
我听说佛教的教诲,其中有解脱痛苦的法门。
让心静如止水,看待身体如同浮云般无常。
抖落污秽的衣物,脱离生死的轮回。
为何还留恋这痛苦,不去寻求解脱呢。
回想起初心,发下宏大的愿望,愿此生的身体。
只承受过去的业报,不再结下未来的因果。
立誓以智慧之水,永远洗净烦恼的尘埃。
不再将恩爱之情,变成滋生悲伤的根源。

注释

朝:早晨。
哭:哀悼。
心所爱:深爱的人。
暮:傍晚。
心所亲:亲人。
零落:去世。
安用:为何还要。
几许:多少。
平生欢:生前的欢乐。
骨肉恩:亲人间的情感。
肠间痛:内心的痛苦。
鼻头辛:鼻子酸楚的辛酸。
四支:四肢。
缓:无力。
双眸:双眼。
昏:模糊。
年四十:四十岁。
心如七十人:内心苍老。
浮屠教:佛教。
解脱门:解脱痛苦的方法。
置心为止水:让心平静如止水。
视身如浮云:看待身体如同浮云般无常。
垢秽衣:污秽的衣物。
生死轮:生死轮回。
胡为:为何。
恋此苦:留恋这痛苦。
逡巡:犹豫不决。
发弘愿:发起宏大的愿望。
见在身:此生的身体。
过去报:过去的业报。
智慧水:智慧的力量。
烦恼尘:烦恼的尘埃。
恩爱子:恩爱之情。
悲忧根:悲伤的根源。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痛和对佛法解脱的向往之情的诗。诗人以极富有情感的笔触描绘了对亲人的爱恋与失落,以及这种爱恋如何转化为内心的痛苦。通过对比"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与"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中年时期便感受到的深重哀愁,这种情感积累已如同七旬老人的心境。

接着,诗人提及佛教中的解脱之门,希望能够将心灵安放在止水般的平静状态,把身体视作飘渺的浮云。通过这样的修行,诗人希望摆脱生死的轮回,不再沉迷于世间的苦海。

最后,诗人的愿望是发愿,让自己所见闻到的痛苦不再在身心中扎根,而是清洗掉所有的烦恼尘埃,以智慧之水永远洗净心灵。诗人誓言不再将恩爱转化为子孙间的悲忧,更不再种下悲哀的种子。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佛法所承诺的解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超脱尘世之苦的渴望。白居易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章富有哲理和情操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诲

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终身行焉。

物有万类,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爇人如火。

万类遰来,锁汝形骸。使汝未老,形枯如柴。

万感遰至,火汝心怀。使汝未死,心化为灰。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

汝胡不惩往而念来,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十期。

汝今年已四十四,却后二十六年能几时。

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疾速倏忽如一寐。

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

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

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

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

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

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

形式: 古风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自秦望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

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

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