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二)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寒冷的风中,牙齿都在颤抖,银杯随着马匹奔跑,车上的人也带着它。
虽然知道这美酒不会长久如玉般坚固,但它短暂的欢愉如同花开瞬间。
借酒浇愁,为何心中仍有忧虑?闭门高卧,不知是哪家的孤独。
阳光照耀在台阶前,你要珍惜这温暖,水下的寒鱼渐渐适合捕捞了。

注释

九陌:街道。
凄风:寒冷的风。
战齿牙:使牙齿颤抖。
坚牢玉:坚固如玉的美酒。
顷刻花:瞬间绽放的花朵。
强欢:勉强欢饮。
愁底事:为何忧愁。
闭门:闭门独处。
定谁家:不知属于哪一家。
台前日暖:台阶前阳光温暖。
冰下寒鱼:水下的寒冷鱼类。
渐可叉:渐渐适合捕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采用五言绝句形式创作的情感抒发诗。下面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首先,从诗的结构来分析,每两行构成一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境和情感。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这里描绘了一种悲凉的情景,“九陌”指的是辽阔无边的荒野,而“凄风”则是那种令人哀伤的寒风。诗人通过“战齿牙”的形象传达了这种凛冽寒风的强烈感受。而“银杯逐马带随车”,则是描写行军打仗时的情景,银杯与马匹相连,显示出战争中的紧急和仓促。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这两句诗转换了情境,从对战争的描绘转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即使是珍贵如玉石,也无法坚守其固有的形态,生命如同顷刻开放而又迅速凋谢的花朵一样脆弱。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这里诗人转向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在不得志和忧虑中,诗人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然而即使如此,也只能是表面的欢乐,内心深处的愁绪依旧难以消解。而“闭门高卧定谁家”则表明了诗人的逃避和无奈。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最后两句诗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小确幸的珍惜。台前的阳光温暖,是值得享受的美好。而“冰下寒鱼渐可叉”则是在描述即将到来的春天,冰雪融化,可以捕捉到鱼儿,这里蕴含着对自然周期和生机勃发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生命无常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人生体验。同时,它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生活中点滴温暖的珍惜和期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宋代文学中的哲理和情趣交织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除夜病中赠段屯田

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

今年一线在,那复堪把玩。

欲起强持酒,故交云雨散。

惟有病相寻,空斋为老伴。

萧条灯火冷,寒夜何时旦。

倦仆触屏风,饥鼯嗅空案。

数朝闭阁卧,霜发秋蓬乱。

传闻使者来,策杖就梳盥。

书来苦安慰,不怪造请缓。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要当击权豪,未肯觑衰懦。

此生何所似,暗尽灰中炭。

归田计已决,此邦聊假馆。

三径粗成资,一枝有馀暖。

愿君更信宿,庶奉一笑粲。

形式: 古风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从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

未遭甘鹢退,并进耻鱼贯。

每闻议论馀,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应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形式: 古风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

寒鸡知将晨,饥鹤知夜半。

亦如老病客,遇节尝感叹。

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

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

羁孤每自笑,寂寞谁肯伴。

元达号神君,高论森月旦。

纪明本贤将,汨没事堆案。

欣然肯相顾,夜阁灯火乱。

盘空愧不饱,酒薄仅堪盥。

雍容许著帽,不怪安石缓。

虽无窈窕人,清唱弄珠贯。

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二豪沉下位,暗火埋湿炭。

岂似草玄人,默默老儒馆。

行看富贵逼,炙手借馀暖。

应念苦思归,登楼赋王粲。

形式: 古风

苏州姚氏三瑞堂

君不见董召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

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

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

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形式: 古风